法治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2024年7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赴宣城市泾县“和美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蔡村镇蔡村、月亮湾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蔡村镇蔡村、月亮湾村“和美”乡村及五大振兴的落实情况。通过与蔡村镇书记和民宿老板的访谈,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蔡村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振兴、人才吸引等方面的显著成就,以及民宿经营的现状和挑战。
蔡村镇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享有“华夏毛竹第一镇”的美誉。近年来,蔡村镇充分利用毛竹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毛竹资源潜力,大做竹资源文章,破解制约毛竹产业发展因素,促进毛竹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多种元素,延长产业链条。在解决竹子下山难、消耗大问题的同时,蔡村镇仍积极探索,深挖毛竹资源潜力,在“竹产业+”上做文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借助月亮湾风景区的独特优势,推动林旅融合,做出“竹业+旅游”的新业态,打造万亩竹海的旅游特色。用竹海来提升旅游质量,借旅游来宣传竹业产品,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竹产品,也看到原产地的毛竹品质,推动竹产品销售推广。除此之外,蔡村镇还致力于做好做活林下种植、林业文化、研学康养等诸多“竹产业+”业态,支持培育本土农村电商红人和带货主播,销售笋干、竹工艺品、竹荪等农林产品,持续延长产业后续发展链条,提高乡村发展动力。
实践团队首先对蔡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与书记的交流,实践团队队进一步了解了蔡村镇的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蔡村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改善。此外,鱼鳞坝的修建、老街的改建恢复以及桥梁的美化亮化等工程也得到了顺利完成。鱼鳞坝已经成为全市有名的网红打卡点。
在产业振兴方面,蔡村镇依托自身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约460万元,用于环境整治和村庄管护,盘活了村庄里的闲置资源。累计收储了老百姓们多达132亩的闲置土地、十栋闲置楼房以及两家农家果园,保证了乡村产业项目用地的着落将乡村闲置的房地变成了旅游资源形成经营资产转化征收途径从而带动老百姓致富。
在人才振兴方面,蔡村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回乡发展。组织村里的青年去黄山学习并让他们给出学习的感悟以及对于家乡的殷切希望。除此之外还鼓励在外的乡贤、大学生回到家乡发展就业。这些举措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队发现,蔡村镇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月亮湾村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成功申报为国家公益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此外,村里还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举办茶艺表演、开展民俗体验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
图为月亮湾风景区 通讯员 李梦 摄
实践团队对当地的民宿进行了了解。民宿老板表示:“我们这边主打的就是让顾客到我们这边就像回到了家里一样,有一种温馨的感觉。特别舒服舒适,我们提供的早餐就是营养健康为主。”他还提到:“政府提供了很多帮助,生活有改善,也变得越来越好了,条件好了很多。”民宿老板表示,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村里的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升,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在暑假期间。他强调了为游客提供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的必要性。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蔡村镇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关注乡村振兴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刘文佳)
图为实践团队走访月亮湾风景区 通讯员 李梦 摄
(通讯员:刘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