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独步红途,初心启航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暑假里,我踏上了探索家乡盐城红色文化的旅程。不同于往常的旅行,我带着一颗敬畏历史、热爱文化的心,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印记,用画笔勾勒出我心中的红色文化地图。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见证。
二、探寻之旅:寻根红色,绘梦于心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坐落在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这座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超过13000平方米的综合性纪念馆,是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四军抗战征程的重要场所。纪念馆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三个部分组成,展览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馆内珍藏着超过10000件新四军抗战文物、史料、藏品和书画作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步入纪念馆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的遗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英勇抗敌的故事。我细细品味着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背后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感激。
抗大第五分校旧址:抗大五分校旧址位于盐城市解放北路盐中巷1号的盐城市初级中学校园内,这里是新四军所属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五分校的所在地。这座建于1913年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正北楼,见证了新四军领导人和无数革命青年为国家和民族命运而奋斗的历程。
陈毅、刘少奇等新四军领导人曾在此兼任校长和授课,他们亲自为学员们讲解党的理论和革命形势,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倾注了大量心血。抗大五分校及其后来改称的华中抗大总分校,在盐阜地区共办班五期,为我党培养了数千名抗日军政干部。这些学员毕业后奔赴各地,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中坚力量。
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当年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和激昂的演讲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未来而奋斗的身影,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漫步在旧址的每一个角落,感受着那份历史的厚重和精神的传承。
故居探访:胡乔木故居、乔冠华故居……这些曾经孕育了伟大思想和文化名人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了我心中的圣地。我静静地站在门前,想象着他们曾经的生活场景和思想火花碰撞的瞬间。这些故居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些历史人物,也让我对家乡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认识。
烈士陵园与纪念塔:三仓烈士陵园和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是我不得不去的地方。站在烈士墓前,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我对他们的哀思和敬意。这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
三、绘梦于心:红色文化地图的诞生在探访完这些红色文化遗址后,我开始了我的绘制工作。我用画笔将每一处遗址的轮廓勾勒出来,用色彩填充着它们的历史与故事。在绘制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回想着探访时的情景和感受,将它们融入到我的作品中。最终,一幅充满情感与温度的红色文化地图在我的笔下诞生了。
四、感悟与收获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盐城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也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民族未来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成长进步,为传承和发扬家乡的红色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初心和梦想继续前行。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铭记这段难忘的经历和这段红色的历史。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