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英语学院“星火接力,‘潼’心筑梦”实践团来到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杨闇公同志旧居参观学习。
旧居门前,一棵郁郁葱葱的橙子树格外引人注目,讲解员介绍道:“这是杨闇公同志和杨尚昆同志一起栽种的,象征着革命精神如同这棵橙子树一样,生生不息,茁壮成长。”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杨闇公作为中国共产党四川早期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许党为国的家国情怀,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真实印证和深刻反映。
Part 1热血少年·志存高远“我是旧社会的频徒,新社会的催生者。”——杨闇公
杨闇公少年时代,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拯救民族危亡已经成为最大时代主题。国家危难在即,开明的世家、进步思想的启迪、留学兄长的影响,使杨闇公“叛逆性格”转化成强烈的爱国热忱,“进新学、增知识、广见闻”,实现“振武救国”理想,成为他的人生选择。
Part 2 反袁赴日·内外求索“奋斗得来的结果,才是真快乐!”——杨闇公
1913年7月,杨闇公入江苏军官教导团,随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出生入死,参与策动江阴炮台官兵起义,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反袁失败后,他于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寻求救国济民之道,在参与社会实践和反帝爱国斗争中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为此后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Part 3 独立探索·创建YC“始知马克思学说真谛所在......不得不使我信念坚定。”——杨闇公
1920年,回到四川后,杨闇公结识了吴玉章、恽代英等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并开始共同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在反复比较与思考后,他们坚定地选择了共产主义,并萌生了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想法。1924年1月,杨闇公和吴玉章等人在成都秘密成立了中国YC团(中国青年共产党),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在四川地区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下开展共产主义运动、探索独立创建革命政党的一次勇敢实践。
Part 4 成立地委·领导全川“中共重庆地委的建立标志着重庆作为四川革命运动中心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第一卷(1926—1949)
1924年9月,杨闇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革命斗争中迅速成为重庆团地委的领军人物。1925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与吴玉章主动宣布解散中国青年共产党。1926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重庆地委正式成立,杨闇公当选为书记。中共重庆地委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四川革命运动的统一领导,标志着重庆作为四川革命运动中心地位的确立。此后, 以重庆为中心,开启了党领导四川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Part 5 推动合作·反帝救民“病仍未减轻,但责任迫我也不暇顾忌了,只好拼命的做去。”——杨闇公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后,在杨闇公、吴玉章等人的努力推动下,成立了以共产党员和中国国民党左派为核心力量的中国国民党四川左派省党部。他们集合全川革命力量,把推动反帝反封建斗争作为重要工作,先后开展声援“德阳丸案”、“五卅惨案”、“美仁轮案”、“万县惨案”等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斗争,牢牢掌握着四川大革命运动的主导权,把四川大革命运动推向高潮。
Part 6 泸顺起义·武装先声“泸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力图掌握武装的一次勇敢的尝试。”——《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1926年11月,中共重庆地委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在顺庆、泸州一线发动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并成立以杨闇公为书记,朱德、刘伯承为委员的军事委员会,策划和领导起义。12月,泸顺起义爆发。起义坚持了半年之久,虽最终失败,但极大地震撼了四川军阀。泸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力图掌握武装的一次勇敢尝试,是牵制敌人配合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四川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党在大革命时期争取改造旧军队的一个范例。
Part 7 救英勇就义·不朽丰碑“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杨闇公
1927年3月31日,中共重庆地委和中国国民党四川左派省党部以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名义,在打枪坝举行重庆各界反对英帝军舰炮击南京市民大会,四川军阀刘湘对抗议活动残酷镇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重庆“三三一”惨案。4月4日,本已脱险的杨闇公,因赴武汉向上级汇报,在途中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利诱与酷刑,他大义凉然、坚贞不屈。4月6日,杨闇公被制舌、润目、断手,身中三弹,壮烈牺牲,以青春热血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Part 8 推动合作·反帝救民“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杨闇公
巴山苍苍,涪江泱決;英烈之风,山高水长。新中成立后,党和人民从未忘记曾为之奋斗献身的中同共产主义运动先躯——杨闇公。如今,闇公旧居犹存,烈士陵园肃然,年复一年冬去春来,瞻仰著不断,祭扫著不绝,他们崇先驱英名,仰英雄浩气,学先烈精神,立鸿鹄之志。杨闇公坚持真理、对党忠诚、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将永励后来者。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团成员们将不负韶华、砥砺前行,把学习到的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中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通讯员: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