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期冀:许继慎纪念馆
为铭记历史,近距离感受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7月7日,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与爆破学院“兴红向农”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前往六安市许继慎纪念馆进行调研,采访革命遗属,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
在许继慎纪念馆,队员们见到了中国工农红军杰出将领许继慎军长的侄子许光明。在许光明带着质朴乡音的亲切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许继慎军长的生平事迹、纪念馆的建成由来、以及这背后深藏的革命精神。
队员们采访参观游客 (摄影:江京芳)许继慎军长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将领与无产阶级军事家,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的一生虽短暂,但却充满了光辉,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叶挺军长和徐向前元帅曾对许继慎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和肯定,周恩来总理更是高度评价道:“许继慎政治上坚定,战斗能力卓越,且拥有如金子般闪耀的优秀品格。”
许老先生为队员讲述烈士事迹 (摄影:问怡栋)谈及这座纪念馆的建成由来,许光明老先生尤为动容,为了让更多人铭记革命先辈的事迹、传承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许老先生坚持每隔7天便向中央写出一封恳切信,持续整整3年,累计撰写了数百封信件。正是这份执着与真诚,最终促成了纪念馆的兴建落地。每每谈到此处,许光明不禁潸然落泪,但老人家坚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红色精神因坚守而永恒,正因为有这样坚守红色文化的老一辈人的努力,才有如今这座对社会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教育意义的红色基地。如今,许继慎纪念馆已发展成为安徽省红色旅游的标志性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基地,吸引了众多革命先烈后代和领导人的参观与瞻仰。
场馆内革命烈士雕塑 (许继慎纪念馆提供)在参观一件件跨越将近一个世纪的革命遗物时,许光明对同学们说“我自小在红色家庭中长大,大伯是许继慎,二伯许希孟是一位革命烈士,我的母亲对党和国家充满了敬意,曾照顾过我的一位老大妈也是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正是这份独特的成长经历,让红色革命精神自幼便在他的心中种下,也影响到许光明对子女的教育。许光明说:“我没当上兵,但我把我的子女全部送到部队,我要让我的子女去保卫国家。”团队成员纷纷感慨,爱党爱国不仅深刻烙印在许光明的骨子里,更成为他一生的行动指南。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当代青年应该怀着敬意与关怀,学习他们昂扬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社会的进步贡献青年人的力量。
队员们学习参观红色观念与思想(摄影:问怡栋)许爷爷期冀着,期冀更多人前来参观许继慎纪念馆,以及更多类似的红色教育基地,深入探寻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将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珍贵红色基因,代际传承下去。同时许爷爷也指出,随着历史的流逝,那些亲身经历过伟大崛起事业的前辈们已经老去,而新一代正值青春年华。因此,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紧跟前辈们的步伐,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基因”的崇高使命。
许老先生托予队员们殷殷期望(摄影:问怡栋)在此次许继慎纪念馆的参观学习之旅中,许爷爷给队员们上了一堂极其精彩的人生成长之课。后续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并来到同许继慎纪念馆一样的红色基地,亲身体会英雄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和伟大爱国情怀,感悟教育的影响和坚持的意义,让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永垂不朽。
队员们和许老先生在许继慎像前合影留念(摄影:问怡栋) 撰稿:经士锐、石圆
指导老师:王文涛
校级重点:青山孕忠骨,绿水辟兴路
摄影:问怡栋、李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