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日,一场旨在重温华佗事迹、感悟医者仁心的传承之旅在安徽亳州华祖庵景区落下帷幕。此次活动由“亳韵千年五禽·非遗健康同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带领全体团员来此,共同参观华祖庵,领略了华佗这位医学巨匠的传奇人生与济世精神。
华祖庵,又称华佗庙,是后人为纪念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华佗、惦念其丰功伟绩而建造的。门头有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华佗纪念馆”作为牌匾高悬于梁上,庙宇内风格古朴典雅,斗拱飞檐,青砖铺路,红廊交错。廊上以红绸系葫芦,意在说“悬壶济世”。庙内中央设有香火案,供香客跪拜还愿,两侧设有求签箱与许愿树,松柏参天,枝丫上缕缕红绸,饱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期望,不经意的一瞥,便猛然瞧见一个来自1971年的木牌,文字早已斑驳,但虔诚之心仍未消散。循着青砖路,穿过红步廊便来到了洗芝池,相传是华佗洗药之处才因此得名。池中,一金葫芦悬挂其上,寓意为“悬壶济世,以救苍生”;池水清且浅,几片幼荷分散,星星闪闪的点缀其间,穿桥过湖,便来到了药圃,圃内种有亳菊、薄荷等,与荷叶交相呼应,为沉寂的华祖庵增添了一抹生机。
图为华祖庵内许愿树,红绸缕缕,情谊满满 通讯员彭盛琦 摄

图为“悬壶济世”金葫芦与洗芝池 通讯员彭盛琦 摄
过药圃,穿小桥便进入了自怡亭,桥旁水汽弥漫,亭内清风徐来,抬眸入眼的便是中医药博物馆。步入其中,但见华佗之塑像,栩栩如生,眉目间流露出医者之慈祥与睿智。其旁陈列着医书典籍,草药标本,皆与华佗医术息息相关,令人肃然起敬。在这里,讲解员通过对图文展板、实物模型以及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的介绍,详细了解了华佗的生平和医学成就。华佗一生行医济世,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医术,尤其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昔人言其“刮骨疗毒”,即为关羽疗疾之典故,足见其医术之高明。而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开创了麻醉手术的先河,为医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李时珍、孙思邈、皇甫谧等医家大拿的卓越贡献也穿插其中。沿楼梯进入馆内二层,展示了明清时期商户之繁盛,制药器械之完备,可见古人的智慧卓越。而后便进入了五禽戏戏台,由此可见五禽戏的地位在亳州市区地位之重。最后,大家对各种茶方、药丸进行了观察,又品尝了桑葚膏等美食,对于药饮、药膳的创新意义又有了新层次的理解。
图为讲解员在讲述馆内铜人作用 彭盛琦 摄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入体验了华佗的医学思想。华佗注重医德医风,提倡医者仁心,他的“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深深影响着后世医者。深感华佗医术之伟大,医德之高尚。华佗一生行医济世,以医术拯救苍生,其精神之崇高,令人敬仰。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华祖庵前合影 通讯员彭盛琦 摄
华祖庵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它让人们在领略华佗医术之精湛、医德之高尚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温暖与力量。相信在未来,华佗的医学精神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