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佳淇)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2024年6月24日,江苏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伦理风险”调研团在徐州市内进行随机调查。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引众忧我们团队采取线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研究社会大众对于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认知程度。在2024年5月11日至2024年6月20日,我们团队在网络上发布调查问卷,调查范围涉及到29个省 146 个市。据调查,有将近七成社会大众对于人工智能失控性风表示“有些担心”或“非常担心”。

图为根据网上问卷得出的社会大众对人工智能失控性风险的担忧状况
团队在本次线下调研中发放了部分纸质问卷,随机邀请居民进行现场填写。据调查,我们随机抽取的被调查者基本上都选取了表示担忧的选项,只是担忧的程度不一。

图为团队成员随机发放问卷

图为居民填写问卷

图为居民填写问卷
人工智能挤压就业空间在接受采访时,一位翻译专业的大三学生表示,还有一年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最近她刷抖音看到一个爷爷操着一口很流利的伦敦腔,刚想感叹一下怎么这么厉害时,一看评论区,解释说这是AI生成的内容。“觉得细思极恐,现在人工智能真的好强大,已经到了肉眼仔细分辨才能看出来的程度。那以后语言翻译是不是也会逐步被AI取代,那我岂不是毕业即失业了?”AI绘画、AI写作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衍生的子功能现如今已经在网络上广泛地运用,AI侵犯创作者的著作权以及劳动权,对于相关领域的艺术创作者是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人工智能愈来愈挤压语言和艺术工作者的就业空间,人工智能已经引起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亟需防范人工智能的侵权性风险对本就就业形势下行的市场造成过多的侵入。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访谈
人工智能编织信息茧房在接受采访时,一位受访者表示,她今年夏天想在网上买一条新裙子,但她发现无论怎么搜索刷新,网页内容都如出一辙,“今年的女装真离谱。不是国风新中式,就是碎花泡泡袖,想搜个通勤裙子根本搜不出新颖的。难道我被AI信息茧房了?总不能是上天的旨意和暗示吧……”她不禁思考,如果AI像这样24小时都向自己推荐某些商品,会很容易让她误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决定。
现代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基于人工智能的推荐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结合人们的选择性暴露和社交媒体的回声室效应,导致了信息茧房的形成。算法的自动化推荐往往不能发挥信息的核实审查作用反而会助长虚假和极端观点和低俗内容的传播。带有激烈情绪的极端观点、低俗信息、色情暴力内容由于容易牵动情绪、博人眼球而更易引起转发。

图为团队成员对校内职工进行访谈
全球共商人工智能之道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各国和国际组织正在积极探讨治理之道。联合国在推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联合国在推动各国凝聚共识、探讨安全风险和治理合作方面取得一定进展。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各国立即执行该组织于2021年11月发布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7月,联合国首次举行由人形机器人与人类一同参加的新闻发布会,9个人形机器人接受了参会专家和各路媒体的提问;举办“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讨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伦理治理问题。除了国际组织外,各国政府也在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企业也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保障。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益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伦理风险。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和治理力度,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我们期待各国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共同努力,共同应对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挑战。(通讯员王佳淇)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
(责编 王议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