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参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4-02-2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我们进入博物馆,徐徐推开历史的大门,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大堂一边挂满了一幅幅高约20米的船帆,另一边则展示了出海远航前码头繁忙的景象,看着眼前的一幅幅画面,仿佛看到当时有着远大志向的人们正满怀信心想与外人交换货物即将远航时的情景。
    穿过大堂,拐了一个弯,只见一幅巨大的布幕上写着关于“南海I号”这艘宋代古船沉没的未解之迷:是撞上礁石吗?是超载了吗?是遇上海上风暴了吗?……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观看了“南海I号”是何如被打捞出来的纪录片: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与广州救捞局去打捞18世纪的“莱茵堡号”时,意外发现的一艘木质沉船,并在2005年打捞上来,经过专家鉴定这是宋代末年的古沉船。国家文物局把它命名为“南海I号”。
    二楼,观察到展柜里全都是价值连城的珠宝,有耳环、项链、手镯……每一样都金光闪闪,精美绝仑。我们看完珠宝展柜,紧接着就是瓷器展柜了,这些各式各样的瓷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景德镇出土的菊花盘,只见菊花盘上面绣着精美的菊花纹,上面有青色、白色,有一些隐隐约约还透着黄色,虽然历经千百年却还没有一丁点儿退色,就像新的一样,散发着晶莹的光泽。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 。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三楼是当时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的船队的模型展览,玻璃仓内的模型船做工精细,船仓、隔板、龙骨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真正的船长30米,宽长10米,仿佛可以看到掌舵的船长、划船的水手、忙忙碌碌搬运货物的工人们……当时的人们多富有,那时候的中国是多么富裕强大啊!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加了解,对当时的造船技术也有了深度解读,见证了我国古代的繁荣昌盛,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开拓的精神,也奠定了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互利共赢。
作者:李振浩 刘展华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 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心启航调研队于2月20日至2月24日前往青岛,开展以“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实地考察活动。通过线上
  • 02-22
  • 关于农村文化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 通过社会实践,使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接触社会,加强自己对本专业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自己的职
  • 02-22
  • 聚’交‘城乡规划,’砼‘助家乡振兴
  • 全面推进“双减”工作,让教学提质增效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