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4年寒假(1月17日——2月25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动力工程系故乡年韵探寻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赵思源、王梦涵、李祎烁分别回家乡四川省南充市、河北省保定市、河南省郑州市展开实施探寻年俗年味弘扬传统文化专题。
一、项目实施背景
在社会发展中,传统文化逐渐淡化,许多年俗传统也面临失传风险。为促进家乡年味文化传承与发展,鼓励学生探究家乡年味特色文化及年俗传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二、实践内容
1.调研与规划阶段
·文化基因分析:深入探索家乡年味文化的根源和基因,理清文化传承的深层次原因。
2.文化挖掘与故事讲述
·实地观察以及走访当地居民进行调研。
3.文化宣传活动
·多形式宣传:采取文艺表演、线上线下互动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家乡年味文化。
4.实践成果展示
·创意成果制作: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丰富的展示成果。
·社交媒体分享: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内容分享,引导更多人参与。
三、实践地点
四川省南充市、河北省保定市、河南省郑州市
四、相关时间安排及活动计划
1.1月17日——1月19日:宣传动员和前期准备,制定相关活动安排以及时间计划。
2.1月20日——1月31日:成员返乡后结合实际组织交流讨论,确定精神指引,团队成员返乡后因地制宜并沟通后确定最佳实践形式。
4.2月1日——2月20日:按照习俗的时间按时按量完成实践记录并宣传。
5.2月21日——2月25日:汇总实践过程及成果,积极交流实践心得体会,对实践活动工作全面分析与总结。
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年味探寻,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情,促进年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家乡文化宣传注入新活力。同时,该活动也旨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获得相应成果,并产生积极社会效应:
首先,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内容,旨在全面挖掘、展示和传承家乡年味文化,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深入社区,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其次,实践成果将以创意丰富、亮点突出、内涵深刻的形式呈现,以助力家乡文化的宣传和传承。
同时,通过互动参与,拉近社区居民与文化的距离,形成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
最后,通过这个社会实践项目,唤起年轻一代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推动家乡年味文化传承与发展,同时通过多渠道传播正能量,为家乡文化宣传和保护贡献力量。
1.活动背景
为了唤起学生对家乡年味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化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深入挖掘家乡年味的特色文化,探寻丰富的年俗传统,传承家乡的独特魅力。通过实地观察、走访调研等形式收集带有家乡特色的年味文化、地域风情的文字图画、影像资料等,形成有创意、有亮点、有内涵的实践成果,助力家乡文化宣传。
2.资料收集
文旅部提出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强调以历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主体,用庙会、社火、舞龙、舞狮等老百姓最熟悉、最喜欢的乡土特色文化艺术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烘托节日气氛,吸引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结合各地特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四川省南充市的“送蠐蟆”,蛤蟆节的由来据传在清朝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蛴蟆瘟”袭击了当地村民,后来有一位高僧指点,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于是当地乡亲就用自制的“蛴蟆灯”,挥舞着捆扎的火把,抬着彩龙,敲锣打鼓地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赶走“蛴蟆瘟”。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晚,家家户户扎“蛴蟆灯”,送“蛴蟆瘟”的风俗延续到了现在。蛴蟆灯”是瘟疫的象征,大家一起举蛴蟆灯,大念俚语歌谣,在水边猛插蛴蟆灯,让其烧毁预示厄运驱走,好运转来。
河北省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在节日期间盛行庙会,河北有句老俗话:"赶集会上买卖。"这里的赶集,上会也就是赶庙会的意思,庙会上做买卖,少则一天,多则一个月。群众在工作之余,也会把庙会当做自我娱乐和旅游的场所,举办具有民俗风情和当地气息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狮,扭秧歌,河北梆子等表演,洋溢着浓郁的喜庆氛围。河北的面人也源远流长,庙会佳节否离不开面花,形象丰富多彩,深受群众喜爱。
郑州省芝麻糖糊住灶王爷的嘴。腊月二十三那天是“小年”,是打发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据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管厨房的官。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母亲那天总是早早起床,把买的一张灶王爷的年画贴好。晚饭后,母亲就开始把灶王爷案前摆上芝麻糖,焚香后,把芝麻糖在蜡烛上烧一下,那根黏糊糊的芝麻糖就化开了,母亲把化开的一端使劲地糊在年画上灶王爷的嘴边。我总是对着灶王爷画边的一副对联莫名其妙,“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后来,母亲说,这样是让灶王爷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因为是用糖糊着嘴,灶王爷就只能说好话,不能搬弄是非了。供完灶王爷后,那又黏又甜的芝麻糖就成了我们的美食。
3.研究基础
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承和保护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开展“探寻年俗年味 弘扬传统文化”专题活动,有利于唤起年轻一代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推动家乡年味文化传承与发展,同时通过多渠道传播正能量,为家乡文化宣传和保护贡献力量。
4.依托基地
四川省南充市、河北省保定市、河南省郑州市当地的文化宣传中心。
5.指导力量
指导教师为本专业的辅导员老师,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余指导力量有当地文化宣传中心的宣传员等,对当地的特色年味文化有十分深刻的了解。
6.团队优势
(1)团队队员通过大学学习已经具备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对家乡年俗怀有浓厚感情,积极自愿参与该社会实践,投入家乡建设与宣传中。
(2)团队成员均有良好家风,备受家人支持;
(3)指导老师多次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能较好指导和推动此次活动的开展。



通讯员:赵思源 王梦涵 李祎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