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这个暑期,我们走进石家庄市平山县下口镇,通过实地调研、体验、走访,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思想,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志愿服务学生或沿着红色足迹,调查当地红色文化发展潜力,为当地红色经济建言献策;或调查当地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为当地中草药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乡村建言献策;或与镇干部、村干部、卫生院干部、优秀创业者分享交流,感悟扎根乡村基层的奋斗精神;或通过丰富多样的支教课程,助力乡村小学素质教育发展;又或是通过实际参与农作,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一、实践地介绍
下口镇,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地处平山县西部,东南邻北冶乡,西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交界,北邻杨家桥乡,行政区域面积120.7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下口镇户籍人口有8994人。1949年,下口镇境域属建屏县北冶区;2002年5月,撤下口乡,改为下口镇。截至2020年6月,下口镇辖2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下口村。 2011年,下口镇完成生产总值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0万元。2018年,下口镇有工业企业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1.农业资源丰富
下口镇是“土豆”大镇。下口镇有着巨大数量的辣椒和土豆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等优质农产品和药材生产。在下口镇当地农副产品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很多中药材的道地药材产区在山西,由于与山西的地理距离近,平山县的药材产量也是丰富且富饶的,有着丰富的药材种类与数量,平山黄芩和平山连翘是下口的重要药材种植种类,是带有“中国地理标志”的优质产品,在当地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中药材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有更多的人愿意了解中医药文化,投身中医药事业。种药父子温氏的满腔热忱深深动容,并愿意为传播发展中医药文化贡献力量、增砖添瓦。
2.文旅产业驱动
因国道 105 线穿境而过,从石家庄市到平山县下口镇需 3 个小时,平山县四面环山,山景秀丽,在早上雾气环绕,一条公路直通平山县一条公路直接有山景环绕。在下口镇附近的山上还有着长城的遗址,不少村民消遣的地方就是会爬上山去欣赏历史的痕迹,平山县与山西接壤,百姓们与晋剧的关系不可分割,下口镇百姓以底蕴深厚的晋剧文化为自己的爱好,下口镇的晋剧文化也受下口镇年轻人的喜爱,在下口镇的村口有一座具有历史底蕴的戏剧大舞台,看着受到损伤的支撑柱和经历了时间磨砺的墙皮,我们深深感受到下口镇村民对晋剧感情。
3. 红色韵味浓重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乡村振兴、青年下乡治理为基础,切实了解当地实际
情况和具体需求,结合调研对象自身涉及领域做具体的方向采访调研,获知“青年群体嵌入乡村振兴有效路径”与“乡村振兴”的专业建议。 同时通过让青年群体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将青年的所学所思同实际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切实参与到乡村振兴与治理的日常工作中,通过个人记录和群体总结,将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上升成为认识的理论,把握青年下乡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和普遍原理,促进青年下乡实践的发展。
2. 研究方法本调研以长期在下口镇工作的青年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如镇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卫生院干部、在乡创业人员、居民,采用问卷调查法与线下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下问卷和线上问卷的方式向他们发放和回收,投放时间总共 5天。问题设置以单选题、问答题为主,目的是取得填写者真实的看法与态度。线下实际走访中,主要以对话、咨询等形式向调研对象预约采访,采访时间多在10-15 分钟。实地走访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和社会实践工作的方式,从而得到相应群体关于该研究的更深层看法和真实感受。再结合青年群体下乡实践的工作经验,使得研究方法多元化立体化支撑研究课题。
三、社会实践调研过程
(一)红色研学之路,革命精神之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追忆红色岁月,践行初心使命,我们着手调查当地红色文化开发情况和发展潜力。我们走访慰问了平山县下口镇卷掌村的两位老党员韩艮兵、韩艮桃,参观了下口村村史馆、下口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栗氏故居、栗氏三烈士陵园、晋察冀军工烈士纪念塔、西柏坡等红色革命基地。实践小队用心灵认真聆听历史的声音,用行动虔诚瞻仰时代的丰碑。
(2) 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为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解决人民群众的深层次需求,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我们以当地老年人为重点,深入了解老年化趋势,在了解当地老年人“三高”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了为下口镇村民体检服务、中医体质义诊、中医养生知识科普、中医功法传授等活动。测血压、测血脂、心电图、八段锦、中医体质分类鉴别......此次体检中是我们对关注老年人健康的一次重要行动。同当地居民的交流中获知当地居民的真实意愿和基本健康信息,从而得到立体化、科学化、多层次的报告信息来源。
(3) 学中药之精粹,探中药之发展本次问卷调查使用名为“关于青年群体嵌入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探究”问卷。总共回收问卷 107 份,剔除无效问卷共 0 份,实际得到有效问卷共107份。
1.“关于青年群体嵌入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探究”问卷调查
“关于青年嵌入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探究”问卷调查共罗列出了 10 个问题,根据观测结果进行编制,可分为“下口镇乡村振兴建设”方向与“青年下乡实践建设”方向。具体如下图。
2.“关于青年嵌入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探究”问题设置
问题设置大概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部分:被试者的基本信息统计,包括被试者的年龄、职业、政治面貌等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被试者对“当地乡村振兴和治理”内容的基本认知,包括现有服务内容的不满意方面、有待改善的问题以及对当地发展的憧憬等。后期处理问卷数据时或采用记分评分、或直接统计概率数据,从而得出被试者对该方面的真实想法。
第三部分:被试者对“青年下乡实践”服务内容的基本认知,如对青年下乡活动的了解程度、希望青年下乡解决的实质性问题、青年下乡实践成果的验收及评价,提出对青年下乡的需求提供和实现情况等信息,了解居民对此方面的基本看法。
(二)数据分析
关于“三下乡”的了解程度,我们问卷的重点收集对象为下口镇的当地居民及相关的村委书记,调研对象包括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以下口镇为根本向周边附近村落渗透,18 岁以下人群有4.73%,18-39 岁人群占到了 86.44%,40-65 岁人群占 7.89%,而 65 岁以上的人群占比 0.95%。有 41.64%的群体都属于自由职业者,29.9%的群体属于当地在读学生和青年下乡群体,工农群体的占比达到了 19.87%,另有 2.52%的退休人员以及5.99%的其他领域人员。(三)实地访谈
1、对实践当地基层干部进行访谈:对下口镇卷掌村和下口村的村委书记进行访谈,了解目前下口镇的具体情况和在经济乡村振兴方面的措施,探索在乡村振兴中主要面对的挑战和解决的策略。向镇卫生院书记了解乡村居民的卫生健康情况、当地健康扶贫执行情况。五、青年群体赋能乡村振兴有效路径——【共启模式】
1.【共启模式】——方案概述
通过报告前述分析,我们得以窥探当下乡村振兴和青年下乡互动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我们缺乏与当地沟通联络的能力,同时志愿服务与当地实际需求也存在一定代沟,为此,革新基层治理机制,注入乡村振兴力量,探索青年群体嵌入乡村振兴有效路径已是刻不容缓。我们依托青年志愿者和乡镇青年共同达成合作模式,针对当下青年下乡嵌入乡村振兴的要点在于:
青年、各社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力量,要广泛推动政企、政社合作,在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引领下,青年群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协同参与到乡村振兴中,青年志愿者与乡镇地方青年群体进行合作共赢。
(1)建立创新人才吸纳机制,革新人才培养孵化机制。
(2)建立和发展专业化队伍,以专业化服务对口帮扶。
(3)促进居民观念转变,使其支持并加入到乡村振兴 。
(4)打破乡村信息鸿沟,走完“最后一公里” 。
(5)建立长期以往的合作,将我们青年志愿者与乡镇群体共同努力。
以此,本研究提出以“一个核心两大侧重点三大道路”为基础,以青年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启模式】。
【共启模式】——核心:强化各级党委、各类社会组织、同时将青年群体整合为一个基础单位,以团体的力量发挥青年群体协同治理,整合多元的集体力量。
【共启模式】——两大侧重点:依靠“青年社会实践与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与“社区成长伙伴计划”相结合,为青年下乡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乡村振兴。
(1)青年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信息化平台
首先,搭建统一的乡村振兴信息化平台,主要职能为促进治理资源和服务的共享与需求的对接、组建跨地域的协同治理平台,与各村镇沟通并向村镇寻求信息帮助,最后为各级单位、社会组织提供认证。
其次,引导广大基层单位、社会组织对辖区内的资源和需求进行统筹,上报当地资源和需求清单,将其汇总并上报给宏观协调的统一信息化平台。在该平台上,各级党委、各社会组织、青年群体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资源,对在该平台上发布需求的各地区、各社会组织进行认领。例如某乡村的技术体系较为落后,青年群体可根据自身特点组建高等职业人才队伍前往定点帮扶等。充分实现了跨地域的资源流动及配置、打造专业对口的高素质队伍进行定点帮扶,实现多元 主体共治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2)社区成长伙伴计划
在查询文献和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全国各省间,乃至是省内都在基层治理资源和经验上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这意味着有很大一部分乡村地区没有办法复制和执行大城市的先进治理模式。
在此,我们倡议在最具有“西柏坡精神”的平山县率先实行,学习“西柏坡精神”的时刻关心群众,始终把代表、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工首位的内涵,始终坚持和发扬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则,坚持和发扬不畏艰险,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经常深入实际,发扬民主作风,真抓实干。在辖区范围内推动更多具有先进治理经验的社区开启和响应“共启模式”,将“共启模式”打造成熟。通过青年群体实地走访考察及指导、人才支援等方式,先将下口镇建立为基础示范点,同时将“共启模式”在全县内推广,使模式成熟让更多的乡村建设者看到并采纳“共启模式”让广大乡村的基层能够了解和吸收平山县的先进经验,各地的青年群体间也得以相互流动和支援帮扶,让平山县的先进经验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共启模式】——三大道路:在社会实践平台展开二次认证,(例如中青校园团队的认证,志愿汇实践队的创立)引导青年下乡实践。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场所,引导青年群体入驻,打造乡村信息平台,缩小城乡信息鸿沟,切实促进青年群体有效嵌入乡村振兴。
(1)‘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展开二次认证,引导青年下乡实践。
在“创青春”平台上架二次认证功能,对三下乡活动的参加者、活动表现优异者、优秀组织者给予不同层次的认证。随后不断探索该认证的推广,如西部计划、山区计划等项目的优先录用,如青年下乡活动的信用评级等。以激励体系激励青年广泛下乡实践,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干的新青年,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广大干部的“后备军”。
(2)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场所,引导青年群体入驻。
依托乡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的资源,开展针对青年群体的“三下乡”项目。每年寒暑假、毕业季,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返乡,这部分学生都有着实习、务工的要求。乡村当地可给青年实习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为青年提供临时的岗位,以当地的活动场地和资源代替相应程度的工资,鼓励青年根据所学所思,设立不同的社会服务团队和项目,打造服务型青年之家。同时鼓励当地有求知需求的居民广泛前往青年之家进行简单的学习和进修,学习青年从城市带回来的先进理论和技术。青年之家项目不仅能够让青年得到锻炼,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一股崭新的动力,让青年更加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3)打造乡村信息平台,缩小乡村信息鸿沟,走完“最后一公里” 。
该平台侧重于乡村基层信息的发布,通过上线全国统一的 APP,再根据 IP所在地的不同切换到不同地域,将该 APP 作为乡村基层信息及活动的发布地。在推广层面,可以 APP 的推广同不定时的物资慰问结合起来,将 APP 在乡村地区不断推广。一是可供村民了解当地乃至不同地域的相关资料和活动,极大减轻了驻村干部进行走访和宣传的负担。二是让来到当地或异地的青年下乡群体,更容易获取第一手资料,加深对当地现状的了解和促进青年适应当地的习俗文化。
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而成长在新时代下的青年,作为最朝气蓬勃的一股新生力量,将会在乡村振兴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社会必须意识到并重视起这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本报告以平山县下口镇为主要研究样本,通过线上问卷投放和线下实地访谈等形式,分析了当地目前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广和落实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于深化青年群体和乡村振兴进程的有效嵌入作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及落实措施,为探索青年群体嵌入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由于时间有限,本报告和调研队伍虽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和研究成果,但仍存在着待后续打磨的部分,尤其是探讨青年下乡活动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实际落地部分。将青年的所学所思同实际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将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上升成为认识的理论,把握青年下乡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和普遍原理,促进青年下乡实践的发展等,这些都是笔者后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