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寻襄阳古城记忆,共筑历史文化名城新貌

发布时间:2023-09-1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7月8日-15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襄阳暑期实践团围绕襄阳古城开展了古城实地踏查、“走进襄阳”历史文化保护主题宣讲、襄阳市规划展览馆参观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襄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自古有“华夏第一城池”之称,地理位置特殊,历代众多文人墨客荟聚于此、豪杰辈出。襄阳不仅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更见证了华夏文明千年的繁荣发展。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增强文化自信的号召,园艺林学学院赴襄阳暑期实践团7月8日-15日在襄阳市开展了“青年学子襄阳耕读行”专项社会实践。此行实践团成员希望能够利用风景园林专业所学知识,为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活力贡献一份青年力量。
实地探访襄阳古城,感受千年古城魅力

7月8日,实践团开始了襄阳古城“地脉”的调研之旅。

经过实践调研发现,襄阳古城格局特殊:作为古城池,整个古城被平均宽180米的护城河环绕,这使得古城墙沿线景观大多为驳岸——护城河或围墙——护城河两种形式,在周围的现代城市景观中独树一帜。古城内部道路交通基本沿袭旧时布局,功能上分为主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以及各街巷中的居民生活区。    由于种种原因,古城内大部分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主轴线上的临汉门与昭明台不仅得到了科学的保护,还得到了合理积极的利用:除了作为重要的古城历史文化标识,还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开设博物馆、城市书房等供居民游客参观使用。实践团成员风景园林2101班吴灿同学在踏勘时说到:“古城现在以临汉门、昭明台和北街两点一线构成的文化旅游核心区规划应该就是从古城现存历史建筑现状出发,充分体现了新旧共存,宜居宜游的理念。“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发现古城区建筑高度受到控制,古城街区街道得到了合理布局,立于临汉门城楼上,临汉门——昭明台——南城门的视廊通达清晰,放眼望去可将这座千年古城尽收眼底。

讲好古城故事,为古城保护奉献青春力量

襄阳古城的井然有序离不开我国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重视、襄阳市政府的辛勤工作以及襄阳人民的爱护。自2018年襄阳市启动实施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行动,襄阳市有关部门开展实施各项策略,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工作,推动襄阳古城文旅融合,激发古城活力。

实践团成员风景园林2101班刘士璇同学表示:“襄阳古城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措施的优秀案例。”实践团成员计划在位于襄阳古城的襄阳市图书馆分馆昭明书房举办一场小型宣讲会,希望能够为襄阳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宣传贡献一份力量。
在与襄阳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联络过程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十分乐于促成实践团这样对襄阳市历史文化的自发宣传活动。为准备宣讲活动,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襄阳市博物馆与襄阳市规划展览馆,搜集了大量襄阳城名人典故以及历史资料,并完成了古城平面图的绘制以及电子模型的制作,购置了体验活动所需材料。

在襄阳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下,实践团在昭明书房顺利开展了“走进襄阳”古城历史保护更新宣讲暨古城模型搭建体验活动。在宣讲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向听众讲述了襄阳古城夫人墙、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襄阳古城历史沿革以及襄阳古城的构造布局等内容,为听众提供了了解襄阳古城的不同的角度与形式。

宣讲会现场的听众以及工作人员都对这次宣讲表示了欣赏。在刘士璇同学讲述关羽水淹七军故事时,一位“历史迷”小朋友兴奋地与刘士璇同学互动。宣讲会后他说到:“我对这些历史故事很感兴趣也很了解,今天还是第一次学到襄阳古城的其他知识。”一位参加模型搭建体验活动的家长听众表示,这次宣讲会能让孩子动手体验的同时还能增添孩子对襄阳历史文化的认识,她十分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实践活动结束总结时,实践团成员风景园林2101班张海滨同学说到:“这次来襄阳我们深入地了解了襄阳的历史文化,精进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尽力争取到了宣讲机会,为古城历史文化宣传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希望能为续写襄阳古城“文脉”播下一颗小小的种子,与襄阳人民共筑襄阳历史文化名城新貌!
作者:宋佳璇 来源:宋佳璇
  • 探寻襄阳古城记忆,共筑历史文化名城新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