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入榆树,推文化“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入榆树,推文化”乡村振兴实践团 时间报告
作者:鲁欣欣 植物保护学院 2022级 植物生产类三 一班 2206100115
郑维琪 植物保护学院 2022级 植物生产类三 二班 2206100224
祝熙砚 植物保护学院 2022级 植物生产类三 一班 2206100104
刘淇 植物保护学院 2022级 植物生产类三 二班 2206100205
蒋明恩 植物保护学院 2022级 植物生产类三 一班 2206100128
杨玉岭 植物保护学院 2022级 植物生产类三 二班 2206100203
张宏伟 植物保护学院 2022级 植物生产类三 一班 2206100107
司庆海 植物保护学院 2022级 植物生产类三 一班 2206100111
郭富强 植物保护学院2022级 植物生产类三 七班 2206100711
崔蓝方 植物保护学院2022级 植物生产类三 四班 2206100402
前言:
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回顾过去的10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对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渊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一件大事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022年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到:“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春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新时代的青年,在享受国家给予我们的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联合中药材学院前往吉林省榆树市开展为期10天主题为“入榆树、兴文化”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一.调研安排
(一)调研对象
乡村振兴进展及普及 二十大知识普及 榆树酒文化
(二)调研时间
2022年8月18日至2022年8月27日
(三)调研地点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
(四)调研范围
榆树市文化馆 榆树市博物馆 榆树市酒文化博物馆 榆树公园 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 港榆社区 暖洋洋养老中心
(五)调研主题
以榆树市酒文化了解程度入手,通过文化振兴促进榆树钱酒的知名度,促进形成供销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助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以文化振兴带动农业振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同时以二十大宣讲为辅,调动大家对乡村振兴贡献个人力量的积极性。
(六)调研主要方法
1. 调查问卷
“入榆树、推文化”乡村振兴实践团通过前两天在榆树市博物馆、榆树市文化馆、榆树市酒文化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及二十大召开为背景,进行调查问卷,发放《二十大》《酒文化了解程度》《乡村振兴》调查问卷。
2. 实地走访
实践团在社会实践进行的10天内,前往榆树市文化馆、榆树市博物馆、榆树市酒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前往港榆社区、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榆树公园进行走访,并发放调查问卷,前往榆树公园、榆树市博物馆进行素材收集、视频拍摄,前往暖洋洋养老中心进行送温暖活动。
3. 网络咨询
在实践团队前往黑林镇豆坊村进行走访调研过程中,出现许多涉及我们团队知识盲区的知识,实践团队便通过百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学习植物病虫害等相关知识。通过腾讯视频与农机销售、种子农药销售方进行专业知识普及,并与他们进行方法探讨和沟通,希望他们能够为当地农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调研进程
(一)线上准备阶段
在即将开始社会实践时,组织团队积极了解榆树市文化,团队相关人员分别和港榆社区、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的负责人取得联系,根据社会实践要求制定二十大的调查问卷,同时分配任务从二十大养老政策、二十大惠民政策两方面准备二十大宣讲的PPT,开展线上会议集体学习二十大内容,提高居民对二十大内容的了解程度。以此同时,开展线上会议进行乡村振兴政策的学习,由此确定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初步确定进行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向。
(二)线下准备阶段
团队成员来自省外的,通知他们尽量提前一至多天来到吉林省榆树市进行休整,并利用空闲时间前往暖洋洋养老中心、榆树市酒文化馆进行踩点,与负责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争取负责人的同意,确定可以进行社会实践的实践,以及在进行社会实践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等,以便我们可以顺利进行社会实践。
(三)社会实践阶段
8月18日 前往榆树市文化馆和博物馆,上社会实践第一课
8月19日 前往榆树市酒文化博物馆 ,深入了解榆树市酒文化以及榆树钱酒
8月20日前往港榆社区,进行榆树钱酒、文化振兴、以及二十大的调查问卷,进行二十大宣讲,整理调查问卷
8月21日前往榆树市豆坊村进行农业发展现状及文化振兴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发现农业、文化方向存在的问题,同时前往农田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8月22日 在酒店整理调查问卷和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恶补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
8月23日 前往榆树市酒文化博物馆,进行酒文化宣传视频的录制,并通过多方配合联系到农机销售方,种子销售方等对农业补贴方向的知识普及,积极询问解决方法
8月24日,再次前往榆树市豆坊村,积极与当地负责人沟通发现的问题,帮助解决,并前往农户家里指导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
8月25日 酒店制定并准备文化宣讲工作 前往榆树公园拍摄素材,视频剪辑
8月26日,前往榆树公园正式进行文化宣传 并与农机公司进行联系,进行成果展示,介绍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及实际困难,并向他们进行二十大的宣讲,提高对农业帮助的积极性
8月27日 前往暖洋洋养老中心,询问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情况以及要求意见,以及二十大以来生活上发生的变化和意见,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老人普及20大以来国家对于养老费政策方面的改进进行二十大的宣讲,向院长反映问题
三、调研思路
(一)以文化振兴为媒介,实现乡村乡风文明
文化振兴能营造团结友爱的风尚。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凝聚精神力量,提高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营造团结友爱的乡村新风尚。
于是团队成员从榆树酒文化为切入点,前往榆树市酒文化博物馆参观,录制酒文化宣传视频,前往榆树公园进行宣传,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了解榆树钱酒,提高文化自信,扩大榆树钱酒的销售量,从而可以提高购买粮食的数量,让农户敢放开膀子种粮食,提高农户的收入,也让更多的榆树钱酒被售卖,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以文化为支撑,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能够为乡村经济注入不竭动力。
促进产业融合。乡村文化建设能控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乡村依托当地文化特色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拉动衣食住行的消费需求,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
于是团队成员前往农村,发现农业生产现状,提出解决现在农业问题的方法,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让榆树钱酒的生产没有后顾之忧,解决供应不足的问题。
(三)以文化为载体,增强乡村治理效能
1、能强化千部素养。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能增强乡村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精神素养,能提高乡村领导干部的治理智慧、治理眼界,有利于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2、能提高乡民素养。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能够提高乡民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乡民文化素养的提高能增强村民对乡村治理相关政策的理解度,也能增强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乡村治理效能。
于是团队成员前往港榆社区、豆坊村村委会向领导班子进行二十大的宣讲,普及榆树市酒文化,并且向农机、种子等销售方进行宣讲,希望以此提高他们对百姓服务的积极性,积极配合支持国家实现乡村振兴,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调研过程
(一)明确方向
8月18日下午乘坐出租车前往榆树市文化馆和博物馆,在榆树市文化馆和博物馆对榆树本地的历史及文化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在文化馆中有对二十大的普及,团队成员着重进行了学习,下午的旅程使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专项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从心中明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以及我们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
8月19日前往榆树市酒文化馆,深入理解榆树市的酒文化,着重了解了榆树钱酒的文化历史以及现在在榆树市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文化振兴的重要性。
(二)问题发现
团队成员在8月20日至8月22日,分别前往港榆社区、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分发制作完成的调查问卷,并有序整理问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三)问题解决
针对调查问卷发现的问题,团队成员积极献言献策,网络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寻找问题解决办法。
五、调研结果
(一)走访调查,分发问卷
1.二十大
在主观题的回答中,发现大家对从十八大以来的生活满意程度较高,老人的医保等养老政策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调查发现大家对二十大内容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将农村和社区得到的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发现农村中百姓对二十大的了解程度明显低于社区的人们。
2. 文化振兴
在关于榆树市酒文化、文化振兴的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家十分支持进行文化振兴,对榆树钱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榆树市酒文化或者榆树钱酒中蕴藏的文化几乎没有了解,城镇居民饮用榆树钱酒的概率普遍高于农村居民,甚至有的农民根本不知道榆树钱酒的存在。
3. 农业篇调查问卷
榆树市作为“天下第一粮仓”,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主要就是以种粮食为生,通过对当地农民的调查,发现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资金、政策的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占生活总投入的比例在下降,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种粮食的积极性也在提高,但是很多农民表示农村的生产科技条件比较落后,农机的普及程度较低,农耕时有些苦难,还有人表示想用无人机进行撒药等农耕活动,但是普及程度很低,存在操作困难和无人指导等问题。还有便是希望国家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增加农业贷款,简化贷款程序。
(二)积极参与,助力解决
1、二十大宣讲
团队成员精心准备二十大宣讲PPT,根据不同受众宣讲不同的内容。前往养老院宣讲养老政策,前往豆坊村宣讲乡村振兴,前往社区宣讲惠民政策,向干部负责人普及二十大。
2、文化振兴
榆树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榆树钱酒,吉林省榆树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榆树钱酒嘉庆十七年(1812年)诞生,已有200年的传奇历史。榆树钱系列白酒,历经7代酿酒大师传承,采纳天下酒艺之精,融汇南北臻酿之美。以“真藏真酿”著称于世,被誉为北派浓香型白酒典范。曾荣获“巴黎金奖”等百余项国际酒类行业评比殊荣,其酿造技艺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榆树钱”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长春市白酒行业首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2011年07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榆树钱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由于榆树钱酒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名誉,我们决定对榆树酒文化做出宣传,我们整理出先前在榆树市酒文化博物馆所了解到的相关知识,并在网上查找与其相关的方面,最后整理出宣传词。做好前期工作后,我们即可起身前往榆树市博物馆,我们让气质端庄的团员作为宣传人,让她根据先前整理好的宣传词,在酒文化博物馆内进行宣传视频的录制,视频中不仅介绍了各种酒的特点,还讲述了它们诞生的时间、酿造的手法以及相关的故事。
3.农业
对于病害问题,我们通过网络学习,结合大一所学的植物学和化学知识做出总结,以手机备忘录为载体记录我们所收集的农作物病害原理和农作物病害解决措施,并做好准备工作,对上次到达的农户家中进行联系。
接下来前往豆坊村农户家所在地,和农户打招呼并再次简单解释来意后,实践团成员分小组按计划开展对农作物问题的解决,我们分别向两位家里种植苹果树的农户介绍了苹果轮纹病和苹果金纹细蛾的防治手段,向种植玉米的农户介绍了玉米锈病和防治手段,向种植大豆的农户普及了大豆白叶病和基本防治手段,其中包括科学选用肥料,和人工的合理灌溉等多方面角度。
有幸联系到了农机公司的负责人,向他们展示我们的成果,并且提出关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及实际困难,希望他们能够在农机购买等提供一定的帮助。然后,我们为农机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以二十大为主题的宣讲,内容是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来提高对农业帮助的积极性.
(三)探望老人,送暖榆树
8月27日 我们实践团前往暖洋洋养老中心,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暖洋洋养老中心的基础设施如食堂,宿舍和厕所等,发现是经常打扫并且很干净的。老人的精神面貌都较好,也有各自的兴趣爱好,生活条件也不错。但我们也发现暖洋洋养老院的残疾老人缺乏陪伴和相应的关心,因为无法前往公园和楼下院里,所以很少有朋友只能观看小电视,所以我们实践的这几天经常去陪伴他们并且临走前送了大家的合照,给老人留下纪念,我们也呼吁更多老人能够帮助他们与他们一起玩。接下来我们询问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情况以及要求意见,以及二十大以来生活上发生的变化和意见,大多数老人在养老院住超过五年以上,对养老院大多数地方很满意,并且对这几年的变化感受颇多,因为二十大的召开,暖洋洋养老中心也有相应的宣传,很多老人对这方面有很深见解,认为时政中的经济政策对整个国家的老人养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接下来我们实践团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向老人普及20大以来国家对于养老费政策方面的改进,还进行一些基本的卫生打扫,并且进行了二十大的宣讲,并向养老院负责人反映残疾老人缺少娱乐项目和陪伴的问题,还有些老人还不了解国家的养老问题,大家也尽力去宣讲了国家目前的养老政策,已经让养老院中的大多数老人基本了解。接下来还有一些老人对养老政策感到不满,认为养老金在不同地区的发放额度是不同的有些不公平,我们实践团讲述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不一样,各地的政策也不一样所以养老金不同也是合理的国家政策。 还有老人反应了养老院的娱乐设施太少了,例如锻炼器械和电视机,还有老人认为养老院里的WIFI不太好用,因为很多老人用上了智能手机,因此我们把问题反应给了负责人。负责人说一定会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但同时不开放那么多网络也是为了防止老人被诈骗或者因为网络信号影响身体安全,而运动器械也会实施安装,只不过需要严加观察,为了防止老人受伤。实践团一致认为方案需要完善才能实施,而且榆树的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院的数量也继续增加,榆树市需要增加更多力量去监管养老院的政策实施,以及对老人的安全保护。
六、实践感受
(一)大美榆树
榆树市有沃土良田37.9万公顷,地处世界著名黄金玉米带、白金水稻带,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这里出去的大米、玉米和特色农产品,形成了“白金、黄金、纯金”三张名片,成为了榆树的代名词,也让它具备了生产好酒优势。
第一,好粮。榆树市地处北纬44°30′57″~45°15′02″,属于黄金玉米带,日照时间长,高粱成熟充分,加上水源较好,能够酿出白酒。
第二,好水。在东北,一条松花江横亘整个省份,将长白山的好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里。
第三,好工艺。榆树市地处东北腹地,契丹民族、女真民族、蒙古民族都在这里建立过城市,而契丹民族是蒸馏酒技术的改良者和创造者,女真和蒙古又是传播者。所以,榆树土著民族的酿酒技艺非常纯熟,有一把好手艺,具备生产好酒的技术人才。所以,在辽金、蒙古、明代的时候,榆树市就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美酒窝子。时间进清朝时期,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五棵树建起了“沈家烧锅”,已有300多年历史。众多酒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二)悠久名酒
榆树钱酒是中国北派浓香型白酒典范,被誉为“东北地区酒史之源,酒文化之根“。由榆树县造酒厂出品,酒色晶莹剔透,丰满润泽,口感醇厚和谐,绵甜净爽。榆树钱酒种类有榆树钱吉林一号、榆树钱一号、榆树钱3龄窖等。是以蜕壳的红高粱、麦子、扁豆等为原料,采用在传统聚成发烧锅酿造工艺基础上改良的独特北派酿酒技法。
《榆树县志》记载: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榆树人姜言润在大孤榆树屯外(现榆树市内)兴建酒坊——“聚成发”烧锅,“聚成发”便是今日榆树钱酒的始源,而姜言润则成为开创榆树酒风的一代宗师。
榆树钱酒历史悠久,在我们团队参观的展馆中,地下的酒窖有年纪30多岁的老酒。一杯美酒绵润悠长,伴随着经济、文化逐渐渗透到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榆树钱酒作为地方特色产品结合农业产粮共同有效地推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美酒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榆树钱酒文化深深地镌刻在了榆树人的骨子里。为乡村经济建设、文化振兴做出了一份巨大的奉献。
(三)难忘人文
暖洋洋养老中心的王爷爷,从见到我们的第一面开始就招呼我们坐下,听他讲着自己的故事,当介绍他床底下女儿给买的一床底啤酒的时候,那种自豪和骄傲让我们记忆深刻。
结束工作的我们和院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院长动情的介绍着自己精心呵护的养老院,回忆着从当兵到现在的生活,在他的话语中,听到了一位老兵对祖国的热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困难面前的坚韧,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他让我们时刻相信自己,做好自己,困难来临面前要依靠自己,时刻记住一切只能依靠自己。
结束今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真的要走出去,关注这样一群老年群体,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十分实用知识,并且尽自己的能力去关心老年人,他们需要的并不是财富和地位,想要的就仅仅是关心和陪伴。
(四)青年担当常言道:铁不炼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去体验生活,不去了解农村、了解社会,不与社会相融,便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和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此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使我认识了农村,了解了社会,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锻炼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走进山西醋文化,古镇途中寻非遗
- 最近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东湖醋厂、青龙古镇以及太原古县城等地展开参观调研,深入学习和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历史
-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