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团队:“返家乡·溯党史”青年大学生家乡红色资源调研实践团
作者:盛企业 季吉 陈可馨 李耀辉 王容川 邵冬 谷冉冉
指导老师:李建融
摘要:为了学习党史、提高思想觉悟、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2023年7月6日至7月10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返家乡·溯党史”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淮安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赴周恩来纪念馆、苏皖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等地展开学习。基于淮安的红色资源,实践队实地调研淮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总结了淮安地区红色资源的现况及其取得的优秀成果,分析了红色资源的现存问题,并与听取讲解、问卷调查、人物采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从多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党史;返家乡;红色基因;革命精神
正文:
本次实践报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交代了此次社会实践的背景、目的、地点、时间以及调研方式。之后根据时间顺序分别从实践准备阶段、调研过程阶段,以及问卷数据分析阶段这三个部分进行总结。最后第五部分为团队成员的心得体会。
一、绪论
(一)调研实践背景
在建党百年之际,在党和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之始,“溯党史,传承红色文化”显得格外重要。而淮安市作为革命故地,革命先辈频出,加之政府重视红色文化传承[1],对于先辈故居,革命博物馆的重视程度极高[3]。因此,我们在暑期组建了“返家乡·溯党史”小队前往淮安,意在探寻党的光荣史诗,传承红色文化。
(二)调研实践目的
重温和发扬百年来党的光辉历程,铭记和赞颂无数革命烈士的光荣史诗,以史为镜,以烈士和伟人为荣,从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下、在向着现代化强国迈进的道路上更好地尽自己的一份力,发自己的一束光[4]。
(三)调研方式
1.实地参观:为深入了解革命故事,充分还原英雄史诗,我们实地参观了如周恩来故居[2]、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等历史遗迹。
2.线上团会:为了解队员真实想法,更合理的组织活动,更高效的追溯和传承党史,我们主持了线上团会来分工和讨论。
3.调查问卷:为知晓民众想法和工作重点,同时使调查更加客观准确,我们编写了一系列问卷,随机分发给群众填写。
4.访谈法:为了更好了解革命故地,探寻文物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拜访了数位专业人士进行访谈,以求调查的真实。
(四)调研地点
周恩来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淮安市烈士陵园、李一氓生平展览室、张纯如纪念馆等
(五)实践时间:
2023.7.6至2023.7.10
二、实践准备阶段
为了保证活动一切顺利的进行,本队在此次的暑期实践中分为了三个小组。首先就是考察小组,负责收集一些有关资料,以便在走访红色建筑基地和红色革命纪念馆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要为接下来的调查问卷和实践报告的编写做好坚实的基础。然后就是问卷小组,主要任务就是编写好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在确认无误后,以线上问卷为主要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并收集好群众对于问卷内容的反馈,再将这些信息以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观察、探究群众对这些红色精神了解的程度,就可以对照群众所反馈的问题和建议来计划最后的红色基因的宣传。最后是宣传小组,根据考察小组所拍摄的相关图片制成一些宣传红色基因向的海报,在媒体上进行传播推广,也向周围身边的人进行红色精神的传递,呼吁更广大的群众能够了解并继承这些优质红色基因、红色精神。
三、实践调研阶段
(一)走进恩来故里,品味恩来精神
7月7日,队员们先后来到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开展实践调研,深刻体会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走进纪念馆,典雅的主馆正中屹立着周恩来总理高大的全身铜像,坚定的眼神、从容的步伐、潇洒的身姿,无不展显出一代伟人睿智、沉着、深邃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气质。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铜像。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1898年,周恩来生于江苏淮安。求学之时,周恩来确立了为革命和祖国发展奉献终身的远大理想,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革命之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用双手捧起新中国的星星火苗;建国之后,他始终退让不争,一肩挑起党和国家的繁重事务,将一颗赤诚之心全部奉献给了人民。
周恩来总理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在周恩来同志铜像前的合照。
(二)瞻仰张纯如女士,铭记苦难历史
7月8日,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张纯如纪念馆,与这位用生命照亮历史的女子进行了一场深刻的交流。
张纯如是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祖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新渡口街道。她善用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的重要史料。她在如花的年纪,主动投身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的历史,四处奔走,询问、查找、记录,只为一个信念: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终于在29岁那年,她写下《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历史浩劫》,完完本本地还原了这段发生在中国土地上、骇人听闻的惨案。这本书给她带来了鲜花和掌声,也招致无数恐吓和侮辱,最终不堪其扰的她,选择饮弹自尽,年仅36岁便英年早逝。
队员们在张纯如女士的雕像前献花,铭记张纯如女士为揭露历史真相所付出的一切。
(三)驻足革命旧址,回忆峥嵘岁月
为进一步激发队员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热情,队员们选择参观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就是当年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所在地。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创建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抗日根据地形成了苏皖解放区。1945年11月1日,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在淮阴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解放战争初期,这里一度成为国共谈判斗争的焦点,刘少奇、陈毅等许多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推开纪念馆厚重的大门,队员们率先来到刻有红歌《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的照壁前,跟着音乐齐声高唱,音乐响起,振奋人心。紧接着,实践队队员参观了纪念馆的六大展室,一幅幅图片图表,一件件实物模型、一座座金铜雕像展现了边区政府当年在困难艰苦的条件下,励精图治、雷厉风行的建筑情况。
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建设这一段重要的历史,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光辉史诗,以及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四)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为了深入学习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实践队员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前往淮安市烈士陵园瞻仰。
淮安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淮城镇东门大街王举人巷北侧,园中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塔,其塔身分别由主塔、塔座、两层坪台和塔前三层18步台阶及场地草坪组成,纪念塔塔身高32米,正面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之后,安然栖息着一排排的革命烈士。墓碑上写着烈士们的生平简介,看着一尊尊墓碑,我们不禁想到这些烈士前辈为了今日的和平时代所付出的艰辛,先烈所表现出的精神和力量,正是我们引以为豪和推崇的矢志不渝、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之一。
我们通过参观了解淮安烈士陵园,学习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慷慨献身,舍生取义的诸多事迹,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涵义。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刻有烈士姓名的墙壁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调研结论
通过调查,得到以下结论。
1.淮安政府以及市场的利好,对红色文化的保护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但目前存在红色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方面的问题,比如宣传效果差、吸引力低和缺乏历史仪式感。
2.外地来淮安旅行或生活或学习的人仅仅对当地的红色文化概念较为模糊,缺乏全面的认识等问题。
3.当地人了解淮安的程度只局限于伟人故居的印象,以及相关的影视作品,由此看来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深刻解读也是重中之重。
(二).建议
对于淮安热心志愿者的问卷调查,小组成员对淮安红色旅游的意义有了更贴近实际的感悟,我们小组就调研以及志愿者所反应的问题,做出以下的建议。
1.要加强淮安红色文化的传承。
当地相关要广泛搜集整理红色文物,积极走访革命前辈及其亲属,从中获得内容丰富的鲜活素材,增强淮安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2.要在淮安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
相关部门举办李一氓文化书画作品展览,举行红色文化论坛活动,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容,积极传播红色文化理念,使淮安红色文化在人民大众心中深深扎根。
3.要淮安红色文化周围的基础建设
尽量完善红色纪念馆周边设施以及配置,形成了又线路和精品景区,将淮安打造成集红色革命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高质量旅游文化线路,做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转化工作。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推动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文化教育、传统手工业、会展影视、餐饮住宿等的跨界融合,铸就红色文旅产业新的增长。
4.创新和扩展展示方式,增强吸引力
立足大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普及淮安红色文化只是,多形式的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教育,及时推出学生喜爱的淮安题材文化产品。利用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等新颖姓氏,依托新媒体平台,通过抖音、快手等,用小视频、情景剧、纪录片等方式,将淮安文化内容以学生已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显现出来。
5.加强淮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标任务来看,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要深入挖掘淮安红色理论知识,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红色研学。
6.持续推进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溯党史》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相关红色教育基地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和红色基因。
五、心得体会
(一)陈可馨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感触颇深。一件件历史事件触目惊心,一位位英雄事迹刻骨铭心,革命先烈所表现出的精神和力量,正是我们引以为豪和推崇的矢志不渝、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们的行为让我践行人生之路的信念和决心更加坚定。他们的奉献和担当不仅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了当今的幸福来之不易,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生命的珍贵。
(二)李耀辉
我有幸参加学校举办的三下乡活动,并且前往淮安看周总理故居,切身实际的感悟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对这位为祖国做出伟大贡献的开国领袖献出至高的敬意。在拜访中,我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力,无数的人民英雄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奋不顾身的举动深深的震撼了我的灵魂。这将激励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勇敢和乐观的态度,不懈努力追求个人进步,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盛企业
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党史对于我们今天的重要意义。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不断为实现人民利益而奋斗的艰苦历程。
同时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正确的理论指引和正确的行动方针,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
(四)王容川
回顾和传承党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回顾党史,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锋队,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了一系列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五)邵冬
能够参与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荣幸。在淮安的红色革命基地周恩来纪念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句周恩来总理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的话。
参考文献
[1]刘小花.在传承守护中彰显红色力量.中外文化交流,2022.
[2]乌云其木格.寻访周恩来的足迹[J].乡音,1998(02).
[3]孙青;杨焕芹.讲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淮安故事”.江苏教育,2021.
[4]周金堂.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J].党建研究.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