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深挖非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丰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助力“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工作。7月22日至23日,一支由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的学生组成的调研团通过走进上虞区大通购物中心、上百万和城、万达广场等商城和上虞区官方线上平台开展问卷调查,全面、客观调研上虞全域非遗社会效益,了解社会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接受度以及非遗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为今后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开展提供佐证与方向。
(图为调研团和上虞实验小学上德校区小朋友们的合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在本次社会实践中,调研团队在大通购物中心、万和城、万达设置了三个以梁祝传说、越窑青瓷、崧厦工艺伞、窗花为主题的非遗小站,这独特的立意和精美的造型吸引了许多路过市民前来打卡拍照,也为实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受访人流。
(图为调研团设立的“非遗”小站)

(图为前来打卡拍照的市民)
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调研团队邀请上虞实验小学上德校区的学生们一起投身于非遗宣传和问卷调查。小朋友们来回奔走鼓动民众填写问卷,用实际行动渲染身边的人关注上虞的非遗。活动现场,大家热情洋溢,上虞市民积极配合填写问卷,实践调查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图为小朋友们通过做游戏来宣传非遗,发放问卷)

(图为正在接受调研团采访的市民)
通过两天的艰苦奋斗,调研团成员们收获颇丰。纷纷表示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到上虞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与前景,这对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次调查数据也为上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提供了数据支持,也希望能促进非遗工作的提质改造,把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
文/胡恩茜 图/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