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安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调研概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积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和文化精髓,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这就要求广大青年重返家乡,关注家乡各种文化,着力打造家乡文化品牌,树立文化自信。于此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淮”采飞扬小队重返家乡淮安,以“怀虔诚之心,承千年精粹,扬文明淮安”为主题展开实地调研,过程中小队成员又发掘文化新妙用,希望用文化助力家乡产业振兴。
一、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所以文化振兴迫在眉睫。淮安地处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众多文明发源地,全国文明城市,据此展开实地调研。自2023年7月中旬,小队成员分别前往河下古镇、淮安市博物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等地探索淮安的不同文化,实践过程中发现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与当地社区取得联系,对居民住户进行走访;最后对淮安市部分中小学生进行宣传,希望树立家乡文化自信,助力家乡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淮安文化,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1.淮安5A级景区河下古镇
2.新安小学、新安旅行团
3.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4.淮安市博物馆、淮安市运河博物馆
5.淮安市部分中小学生、社区居民
(二)调查方法
1.案例分析法
综合比较淮安、扬州地域文化探索淮扬菜发展变化,搜索资料,对比其他城市文化发展案例总结淮安文化发展优势与不足,从而得出具体贴切的结论。
2.SWOT分析法
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综合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淮安文化发展情况,挖掘文化发展潜在价值,打造淮安特有文化品牌,助力淮安城市振兴。
3.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通过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对整体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提取重要内容;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寻找规律和问题,对其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整理,对其解决方法进行实践研究、是否确实可靠。
4.宣讲
实践过程中,小队成员将会走进小学、社区等地,对淮安文化进行宣讲传播,针对不同群体,以不同方式,了解淮安文化,树立家乡文化自信。
三、社会调查结果
(一)以河下古镇为例探索淮安旅游文化:
优势:
1.历史悠久,文化积淀
河下古镇距今由2500年的历史,是大运河沿线重要的节点镇区和非遗资源的殷阜区,总面积为3.35平方公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河下古镇是淮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有着独特的水乡风格和建筑格调,留存着老淮安的记忆。
2.打造特色产业,助力淮安发展
河下古镇着力打造淮安“非遗”产业,如泥塑、文楼汤包、淮安茶馓等。据2021年,新增投资11亿元,吸引129家特色主导产业入驻,年度总资产75799万元,年游客接待量152万人次,休闲观光和旅游总收入16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858人。
劣势:
游客数量平稳,旅游业发展怠慢
①地理位置: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区河下街道境内,周围无商业街市,地理位置偏僻造成客流稀少;②宣传缺失:虽然是5A级景点,但是由于人们对苏北城市的刻板影响和平台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河下古镇知名度降低;③天气原因:来河下古镇旅游的游客多以室外参观,闲暇之余受气温影响,人们不愿意欣赏;④商业化缺失:河下古镇里店铺多为原居民,无法构成商业模式,同时带有主观色彩,多家店铺关门,占用资源,经济损失严重,造成5A级景点发展怠慢。
(二)以新安旅行团,刘老庄二十八烈士陵园为例,探索淮安红色文化:
新安旅行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抗日救国的青少年文艺团体。其走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旅行全国,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与宣传。2021年5月30日,习近平给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回信,激励新安小学的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要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文化自信。由于习主席的回信,让淮安新安旅行团、新安小学“火”出圈,让全国人民了解新安旅行团史。
但让新安旅行团纪念馆代表淮安红色旅游文化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新安旅行团纪念馆位于新安小学校园南首,游客进入瞻仰存在问题;②宣传问题让除淮安区当地人以外对新安旅行团的了解也少之甚少;③新安旅行团虽然是青年文艺团体,但是它的受众不能仅限至于中小学生,传播范围狭窄。
(三)以淮扬菜为例,探索淮安美食文化:
据调查研究发现,位于淮安区的老淮安菜馆是最能表现淮扬文化的菜馆之一。其荣获淮安区2021年度餐饮业4A级名店美誉。其始终以挖掘和传承淮安菜烹饪技艺及历史文化为己任,让有2200多年深厚底蕴的淮安菜薪火相传。淮安著名特色菜品:清炖蟹粉狮子头、软兜长鱼、大煮干丝等。也是因为如此,淮安被评为世界美食之都,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老淮安菜馆人山人海。
以淮安和扬州为例,调查淮扬菜发展:中国自古以来有坐北朝南,自北向南的说法,扬州位于淮安北方,所以菜品命名便以淮在前,扬在后,很大程度上,应该决定淮安的知名度高于扬州,但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淮安的名声与地位得到威胁,再有经济发展滞后,淮安的知名度远不如扬州,所以无论是旅游还是红色、美食文化都受到影响。
四、调查结果研究发现
(一)文化能助力乡村振兴
1.以河下古镇为例代表旅游文化
2019年,河下古镇在五一长假期间,四天的游客量超过15万人次,三个收费景区:吴承恩故居、沈坤状元府和周边邻接景区淮安府署为例,门票收入5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6%,成功的带动了居民经济增长,有望助力乡村振兴。
2.以新安旅行团和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为例代表红色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游客到达新安旅行团纪念馆和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单日可达到几万人次,虽然景区门票免费,但是游客的出行需要借助公交、出租车等,游客的消费也可以带动景区周围店铺的发展,促进当地居民收入。
(二)发展缺陷:
1.无特色品牌
文化是灵魂,文化产业才能助力乡村振兴。淮安有属于自己当地的非遗文化,但是普遍缺少将其产业化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先进路径。很多老手艺人渴求打造文化价值,力求精进,作品打造好了,但是缺少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和经营方式经验,无法将非遗文化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快消品时代更无法得到传播,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文化埋没。
2.交通问题
以刘老庄二十八陵园为例,刘老庄是淮安红色文化深厚的乡村,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势在必得。可是其位于淮阴区境内,地处偏僻,城市公交出行间隔时间较长,乡村公交多以便民、利民思想为主,不能起到专为旅游文化服务,所以游客数量较低。
3.宣传问题
淮安旅游、淮安美食、淮安文化的知名度较低,没有在中国打响如苏州、南京的文化名声,再加上淮安的经济较于其他苏南城市相对落后,无法吸引游客来淮参观,光有悠久历史无法挽救经济落后的现状。
4.服务质量不高
以扬州东关街和皮市街为例,扬州部分景点对于扬州本地人比较友好,以半价、免费来助力城市旅游文化发展,刺激当地人前来消费与参观;淮安景点多数票价相对统一,如此无法刺激外来游客参观,也无法带动本地人口欣赏,造成淮安游客外流,人才外流,返乡建设人员减少。
五、政策建议
(一)政府规范引导管理
2023年8月9日至11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晓红赴安阳市、鹤壁市开展乡村旅游高质量调研,其强调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要准确把握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灞桥区依托白鹿原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十年来接待游客总人次超过了1.5亿,综合收入超300亿元,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提振乡村振兴。
河下古镇等著名景区在淮安市政府的引领下也取得积极成效,旅游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也是一个大工程,只有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才能真正的发挥效用。
(二)创新型转型
地区发展更需要落实创新的新发展理念,淮安河下古镇全力打造“非遗”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但是不能全以非遗文化助力淮安旅游业发展,提升国民经济。更要利用文化为载体深挖农村文明与乡村民俗特色,找出文化体验项目,打造与游客互动产业,如云南傣族泼水节,徐州把子肉等,才能真正助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三)充分利用人才资源
淮安持续推出“大学生看淮安”留淮活动,引领大学生深刻感悟淮安文明,走进淮安项目建设,让大学生怀有对淮安发展的憧憬,助力当地学生留在家乡,外地学生走进淮安。做到引进人才、守住人才,才能打造更多家乡品牌,助力文化发展和家乡振兴。
(四)加强宣传
淮安市政府、淮安文旅局等应该加强对淮安文化的宣传,抓好来淮游客兴致、鼓励淮安人民游玩雅致,为外来游客提供便利、便捷、高质量,为本地人民提供优惠、优待,才能鼓励更多游客走进淮安,助力淮安文化发展,提升淮安综合实力。
(五)打通旅游专线
以淮安城市有轨电车为例,打造淮安旅游文化专线车,便于游客出行,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六、总结
本次实践中,我们针对淮安的旅游文化:河下古镇、里运河文化长廊;红色文化:西南旅行团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美食文化:老淮安淮扬菜等馆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淮安在发展不同文化下的优势与不足,深度挖掘了文化可以助力乡村振兴。人们常说:“民族要振兴,乡村必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重大部署,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家乡不同文化,打造家乡文明产业,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和国民经济稳步提升。
作者:slfyy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关于淮安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积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和文化精髓,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
-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