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时雨’润泽释新生‘阳春’辉耀孕桑梓”实践团于7月6日至8月15日在苏州各县市展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走进苏州市常熟市梦兰集团、坞丘村、铜官山村,苏州市张家港市凤凰镇、永联镇、城西村,苏州市冯梦龙村、树山村等地,探索研究各村镇在面临机遇和挑战时的选择和发展历程,并总结苏南乡村振兴典型模式,助力苏北乡村振兴。
实践团成员走进苏州市常熟市梦兰村梦兰集团,梦兰集团监事沈惠英详细介绍梦兰集团发展历史和企业战略,结合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梦兰集团顺应时代潮流,勇攀时代先机,敢拼敢闯,闯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梦兰集团工厂内部,梦兰村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推动纺织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与竞争力。在访谈中,团队成员思考如何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结合梦兰集团现状,对梦兰村的历史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梦兰集团坚持走以工哺农的发展道路,依托村级经济的不断壮大,“村企融合”的发展模式势必能让梦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也会越发的宽广与顺畅。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参观梦兰集团工作车间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张睿哲 供图
同样选择“村企融合”的发展模式的还有张家港市城西村梁丰牛奶厂。梁丰牛奶厂从“三头牛”起家,到现在成为拥有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养殖技术的高科技牛奶厂,离不开的是村政府的支持。在采访梁丰牛奶厂厂长丁国强和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观察到奶牛们生活在宽敞干净的舒适环境中,拥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得到了良好的护理和医疗保健,这为梁丰牛奶厂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和畜牧业发展相比,农业发展同样重要。团队成员跟随工作人员参观常熟古里镇的坞坵村乡村振兴馆,学习了坞坵村成功转型的发展历程。坞坵村融合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村里建立“支部+合作社”的党建新模式,打响“坞坵”优质大米品牌,大力发展“水稻+”产业,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数字化发展新模式,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坞坵村正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新探索,才让整个乡村充满活力,显著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乌坵村村史馆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张睿哲 供图
除了“村企融合”,“农旅融合”也是一大发展方向。通过对常熟市海虞镇铜官山村的实地采访调研,团队成员们了解到:近年来,铜官山村厚植生态文明底色,积极对铜官山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突出环保宣教功能,使铜官山村一个荒山所在地变为网红打卡点。如今整个铜官山村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幸福田园”的理念,建设争创农业强、生态优、环境美、百姓富的苏州全域旅游示范景区。
凤凰镇万亩桃园,推行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让农民们摆脱了传统的种植方式,转而采用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技术。实践团成员见证了现代化农业的种植、采集、加工等全过程。此外,实践团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农村旅游业。在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将闲置的土地进行开发,建设起农家乐和民宿,吸引了许多游客。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凤凰镇万亩桃园学校参观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蔡依桐 供图
还有许多村镇利用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到来。树山村坚持以“树山三宝”为核心的发展策略,依托“树山三宝”的金字招牌,显著扩大了乡村知名度、带动了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以“树山三宝”为核心的树山村在新时代保持其特色,依托农旅联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标杆。
在冯梦龙村,团队成员跟随吴老师探访了冯梦龙故居和冯梦龙纪念馆,深入了解了冯梦龙一生为官、为民、为文的事迹,感悟了他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追求。除了冯梦龙故居与纪念馆,冯梦龙村现已建成开放了冯梦龙廉政文化培训中心、冯梦龙书院、卖油郎油坊、山歌文化馆、梦龙水上游、农耕文化园等配套项目,初步形成以廉政培训和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文旅产业发展态势。此外,冯梦龙村特别注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重点推动生产性、生活性、自然性景观的整体塑造。其中,花果体验则成为发展的亮点之一。村里的果园和花田,成为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地方。人们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欣赏绚丽多彩的花海,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这样的花果体验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和自然的向往,也为冯梦龙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冯梦龙村正是这样通过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不断创新开发模式,才能够不断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和生态的融合发展。
物质生活的提升让人们逐渐想收获精神食粮,团队成员来到凤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肖国秋女士向我们介绍了凤凰镇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历程。志愿服务对凤凰镇的发展和改善起着重要作用。志愿者可以为社区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如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他们的努力可以改善社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行动可以激励其他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志愿服务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包容,帮助弱势群体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在谈话中,环卫工人蔡正良踏实肯干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深深感动了大家。他为了志愿服务提早完成工作,志愿服务也让他重新找回社会归属感,工作时长达数千小时,他说“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乡村振兴不是好了自己忘了别人。”蔡伯伯每年都会随志愿者团队赶赴大山,对口支援大山深处的乡村振兴建设,自掏腰包每年为当地的小朋友提供助学资金的补助。
在结束这次三下乡活动之际,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农村地区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让大家一起携手共进,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梦兰村村史馆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管李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