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公济卫民”志愿服务队赴济宁市文化中心开展 “非比寻常,遗览风采”文化体验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1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通讯员:吕倪萍)7月16日,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公济卫民”志愿服务队前往济宁市文化中心开展了以“非比寻常,遗览风采”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

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来到了楷木雕刻如意展示大厅。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到楷木雕刻是曲阜三宝之一,楷雕始于西汉初年,如意始于宋大中祥福年,直到清代楷雕工艺渐臻完美,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相传,楷树是子贡为寄托对其恩师孔子的哀思而从外地移来的奇木,楷雕如意也是孔府象征性吉祥如意的装饰品。
随后,队员们又观赏到了起源于邹城市的艺术瑰宝——火虎。火虎表演是由邹城市平阳寺村周家根据舞狮表演和民间的礼花筋表演综合演变而成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表演要用的主要道具火虎的制作工艺异常繁杂,大约需要20多人同时进行。由于制作工艺的繁杂以及造价成本过高,因此每年只能在农历的二月初二才能一睹芳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与传统文化结合日益密切,队员们在文化馆时便领略到了火虎的独特魅力。
此外,贺风勤老奶奶的泥塑也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队员们对泥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据工作人员讲述,贺老奶奶做的泥塑大多是取当地河堤上冬天冻过的黄土,需要将挖来的泥土用水浸湿,再放到石板上用铁棍捶打几个小时,将空气排出,使其变得厚实细腻,最后还要向里面加入适量的棉絮以增加其粘性。
除学习了木雕、火虎和泥塑的制作技巧之外,队员们还了解了曲阜琉璃瓦的制作工序、拓片的制作技艺等地方特色,以及鲁班的各项发明创造,对济宁当地的民俗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感受到济宁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了自身文化素养。志愿服务队用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为传播济宁非遗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火热的青春力量。
作者:吕倪萍 来源:吕倪萍
  • 长征源头悟初心,于都河畔再出发
  • 长征源头悟初心,于都河畔再出发
  •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4日至7月10日,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征源头悟初心于都
  • 08-15
  • 学习白求恩精神
  • 学习白求恩精神
  • 为缅怀白求恩同志,弘扬白求恩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追忆英雄故事中感悟精神真谛,电力系赴革命基地社会
  • 08-15
  • “公济卫民”志愿服务队赴济宁市文化中心开展 “非比寻常,
  • 红色郎家村,文明百家院
  • 红色郎家村,文明百家院
  • 7月17日,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吴滩乡行,助力郎情”乡村振兴促进团抵达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08-15
  • 品安吉白茶之美 寻农场经营之道
  • 品安吉白茶之美 寻农场经营之道
  • 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风禾尽起”发展成就观察团去往安吉鲁家盈元农场,深入了解盈元农场经营经验及运营模式,切身感受农场建设经
  • 08-15
  • 助力国防教育,续写迷彩青春
  • 助力国防教育,续写迷彩青春
  • 8月4日,“戎军”实践志愿队来到六安市霍山县黑石渡镇中心学校。围绕“助力国防教育,续写迷彩青春”这一主题,对该校六年级学生展开宣
  • 08-1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