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烛光志愿服务队实践报告
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名称:赵艺涵 张玮玮 尹志文
摘要:福建农林大学烛光志愿队赴连城县莒溪镇开展实践活动,志愿队队员通过提前了解到莒溪镇的相关情况,在当地的莒溪中心小学开展为期十天的夏令营支教活动,带领夏令营学生参观红色村落,了解红色文化故事。志愿队队员关注到壁州村的传统手工并前往学习传统手工艺——南宋花灯。
关键词:支教 红色文化 传统手工
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快速发展,在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和促进大学生实践锻炼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农林大学烛光志愿队利用自身所学教他人所学,通过支教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同时发挥农林类大学特色,开展成长森林绽放森林心理课、生态环境保护、植物扎染、杉木画等特色课程。我们也会给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交给他们一种能力,一种认知自我的能力,一种认识世界的能力。支教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是相互的,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面对他们完成作品的快乐,其实受教育的也是我们自己,对于我们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参与支教的大学生来说,能够有一个充实、难忘的人生经历,使大学生能够在支教的过程中释放和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将爱传承,是一种心灵的陶冶。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莒溪镇莒溪中心小学
- 开会备课
福建农林大学烛光志愿队全体成员提前15天开始准备琢磨上课内容、上课方式以及上课时间安排,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学习、讨论,共同探讨合理的解决方式。对于提前完成备课工作的成员进行模拟课堂,其他成员会对讲课内容提出建议。
实践队成员与当地领导、老师进行反复商讨,制定出安全条例,确保学生、家长、学校各方严格遵守条例规则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 启动仪式
在正式开课之前,烛光志愿队以及学校组织进行启动仪式,在仪式中,福建农林大学烛光志愿队队长强调了孩子们参加夏令营期间的注意事项,并收集孩子们放学回家方式,确保每一个孩子每天能够安全上学、对学校进行放学。家长们也签署了一式三份的安全协议,我们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保证孩子们在校安全。一些从未参加过夏令营的家长及学生会向我们询问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们。
- 自己介绍
队员们组织孩子进行签到并编排、引导他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在正式上课前,35个孩子们以及十五个支教老师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老师们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名称、兴趣爱好、性格并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孩子们对于实践队员有问不完的问题,“老师,你的家在哪里呀?”“老师,会给我们上什么课呀?”
- 身心成长
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也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开展了户外体育课,老师们带领孩子们做游戏,教孩子们打拳,丰富学生的上课形式,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肺结核作为一种可以在校园大范围传播的传染病,让孩子们认识什么是肺结核,肺结核的危害,以及肺结核的预防十分重要,志愿队的老师对肺结核进行了宣讲活动。火灾危害众所周知,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了火灾危害和预防火灾的重要性,课堂上孩子们向老师提出疑问,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了培育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福建农林大学烛光志愿队孩子们安排了心理课,带领孩子们走进成长森林,从种子成长发育的过程走进孩子们的成长经历。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古诗中的花草树木,通过对梅花、竹子等植物的自然特征了解古诗中的植物文化以及它们在古诗中借物喻人的作用,理解古人对一些象征高贵品质的植物的追求。老师还带领小朋友们学习了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并制作了书签。老师上课先采用问答形式,角色扮演等游戏形式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再通过图片鉴赏让小朋友了解了中华传统工艺中的的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最后绘画环节,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手绘画,制作出独特漂亮的书签。
- 快乐学习
实验手工课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愉悦快乐。紫甘蓝变色实验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在老师的领导下,紫甘蓝汁加醋从紫色变成了红色,加小苏打变成了蓝绿色。新奇好玩的实验激发了小朋友对科学的乐趣。我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植物拼贴画。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手创作自己的植物画,用干花及鲜花等材料制作内容形式多样的拼贴画,充分发挥了小朋友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
- 科技创新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悟空”“祝融”“羲和”“北斗”,一个个浪漫的名字,寄托了航天人探索太空的情怀,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勇攀高峰写下的精彩答卷。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两弹一星”的课程宣讲。老师从何为“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元勋为主题开始讲起,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孩子们进行趣味问答,增强孩子们的记忆力。课程中还插入了有关“两弹一星”精神的视频,增强课程趣味性,激发孩子上课热情。老师对孩子们进行课堂内容回顾,并着重介绍了东风-2号中程地地战略导弹。接着,老师带着孩子们共同完成导弹模型的制作。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不仅提高了自身对学习热情,也对我国国防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思想引领
坚持思想引领,坚持教育固基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老师带大家观看井冈山精神视频,让小朋友对中国近代的历史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然后给大家梳理了井冈山精神产生的前因后果,最后给大家讲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老师说不要求他们能够记住井冈山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但是教会了他们在一些场合该严肃的时候要保持严肃,对革命先烈对国旗要保持尊重。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壮大,我们向同学们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从塞罕坝为导入点,了解赛罕坝的历史从有到无再到有的过程,以人类文明形态发展为导入,引出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使同学们了解认识到了解生态文明的基础观念以及重要性,老师引导他们思考,同学们也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
- 艺术素养
小朋友们也学习微生态造景艺术欣赏,讲述制作方法,制作苔藓微景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都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作品,给自己的作品相出了有趣的名字,一起感受了这个平常被我们忽视、却美丽且神奇的苔藓世界。这节课对于小朋友们去理解大自然的运转,理解生命的蓬勃生长,引导小朋友们去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以热爱充实自我,以笃行丰迎青春。2023年的这个夏天永恒且灿烂,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体验。三尺讲台,书写着很多人的执着与梦想,播撒着阳光与希望。对于这次参与三下乡志愿活动对我们最大的感悟是它不仅仅是普通的热爱更多的是使命和担当。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我正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也很荣幸作为当代青年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教育事业付出行动 尽一份力。
在这次支教中,我们不仅是来讲授知识的,同样也是来磨练我们自己的。吃苦是我们的第一课,这堂课难以忘怀,在镇政府和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家长们的热情款待中,孩子们的欢呼雀跃中,支教的意义一次一次的得到改变。天真烂漫的童年,安逸静谧的乡村。都是我们支教生活中的一笔浪漫的色彩。
二、寻访红色村落
(一)实践目的
红色文化是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有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对于学习革命传统文化,学习红色精神具有深刻意义。习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 红色文化教育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学习红色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和坚毅品格,也为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固的思想基础。连城县莒溪镇是革命老区,红军的故事曾在这里书写,为深入研究当地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文化,福建农林大学烛光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7月3日至7月15日在连城莒溪中心小学开展为期十三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旨在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 工作准备
- PPT演讲,只为工作顺利进展。到达连城县莒溪镇后,志愿者前往当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只为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情况,促进教学工作实施。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后,烛光志愿者决定带领孩子们前往红色村落墩坑村,通过了解革命故事,学习红色文化,促进心灵成长。
-
- 年7月9日,福建农林大学烛光志愿服务队带领连城县莒溪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前往墩坑村,了解革命故事,通过实践了解,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来到树仁堂,通过堂里的讲解牌,孩子们对家乡红军革命故事更加了解。接着,志愿者们和孩子们进行红色文化知识问答。在此次探访红色村落之前,孩子们已深刻学习了井冈山精神,此次走访红色村落更是加强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走访结束后,孩子们表示收获满满,同时也对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
三、手工艺人——南宋花灯
(一)、引言与背景介绍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传统手工艺一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它们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我们选择探访了龙岩市连城县莒溪镇壁州村的南宋花灯制作工艺师傅。本次实践经历将详细介绍我们团队成员与师傅的交流和学习过程。
南宋花灯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配合着当地传统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已经成为当地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宋花灯制作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傅是一位拥有多年经验的老艺人,他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二)、实践过程
1、探访工作室
我们提前联系了师傅,并得到他友善的邀请,前往他的工作室进行实地参观。工作室位于壁州村的一个传统古建筑中,具有木制建筑独特的美。进入工作室,我们看到了一张张精致的花灯模型和各种工具。师傅热情地介绍了南宋花灯的历史、特点和制作过程。
2、学习制作过程
师傅和他的徒弟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南宋花灯的制作步骤。首先,根据设计图纸选择适合的原材料,如竹子、纸张等。然后,根据图纸将纸张裁剪成不同形状的零部件,并使用特殊的胶水进行拼接。制作时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以确保每个部分的尺寸和位置精准无误。最后,通过绘画和装饰等工艺步骤,使花灯焕发出瑰丽的色彩和光芒。本地的莲花灯是壁州村独有的特色,最初被赋予驱邪纳福的意义,至今任通过在表层纸张绘画和写字的方式寄托美好的寓意。
3、亲自动手
在学习完制作过程后,我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制作当地花灯特色——莲花灯。师傅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测量尺寸,并进行裁剪和拼接。虽然刚开始我们都多多少少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师傅耐心地指导和解答我们的问题,让我们逐渐掌握了制作的技巧和要领。于我们而言整个过程只有莲花花瓣的制作相对简单,其他步骤都难以掌握。通过实际动手制作,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的到了南宋花灯的独特之处和制作工艺的复杂性。
4、深入交流和学习
除了制作花灯,我们和师傅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学习。我们讨论了南宋花灯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以及现代传承的挑战。很可惜,目前有些独特的手艺已经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失传了,而且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找到真正全身心投入进去的传承人。师傅说想要通过将其发展形成独特的文创类产品将其发扬广大。除此以外师傅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他的作品,并分享了他对传统手工艺的理解和态度。这些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手工艺的珍贵价值和文化意义,也看到了传承者的热爱的态度,同时引发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三)、收获与感悟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承和保护它们,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由于类似于传统花灯这类产品工艺的复杂性和运输的困难性,怎样将其发扬广大是一个现实问题,很引人深思。我们讨论后觉得首先当地政府需给予一定的扶持,媒体也需要去多关注报道一些传统手工艺。壁州村是一个景色格外美的地方再加上穿透古建筑很多,我们觉得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使更多人了解传统花灯也是一种办法。其次我们认识到制作南宋花灯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制作出精美的作品。在师傅工作室里,我们看到师傅和他的徒弟们紧密合作,互相协助完成任务,这使我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认为传统手工艺也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之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新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每一个花灯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物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呈现和传递。
(四)、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对南宋花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我们团队将继续关注和学习传统手工艺,以保护和传承它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会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聂均容.大学生支教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对策研究[J].西部学刊,2023,No.181(04):121-125.
-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3]董选国,汪梅,李佳忆,汪晓雪.南宋花灯节花灯文化创新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