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战争年代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老根据地之一,沂蒙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具体呈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振兴梦·沂蒙情”实践调研团于7月13日前往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聚焦当地发展现状,体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
7月13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前往第一站“渊子崖抗日纪念塔——山东抗日第一村”,追寻红色历史。队员们聆听讲解员讲解,参观渊子崖纪念碑,深切感受先烈们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精神,重温红色革命故事,缅怀党的峥嵘岁月,了解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英勇对抗日伪军的故事,坚定了成员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决心,扎根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一份力量。
深入工艺基地 厚植乡土情怀
实践团成员随后来到“高榆木梳纪念馆——中国木梳第一村”,通过讲解员的讲述了解高榆木梳的发展历史。成员们不仅学习了木梳从古至今、由精到细的制作过程,还深入到木梳工艺基地,亲身体验木梳如何由“木”成“梳”,更走进木梳的“带货直播间”,深入了解木梳在科技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适应及改变。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成员们意识到文物不但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而木梳便做到了这一点;当代青年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更应该深入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基层一线 赋能乡村振兴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沭水县抗日纪念馆”,了解当地基层干部为当地乡村振兴所作的贡献。在走进沭水县抗日纪念馆的过程中,成员们因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精神而惊叹,为革命先烈舍小为大的精神而动容,不仅了解到基层干部为建造此纪念馆所付出的努力,更加体会到基层干部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决心和意志。
沂蒙精神从未止步,新的故事仍在继续。活动结束后,成员们表示此次实践活动受益颇多,以后会深入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在广袤大地上且行且思,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奋进姿态书写崭新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