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主体连成链 产业融合促振兴
产业兴则乡村兴。伊犁州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促进乡村振兴。8月5日,扬州大学“绿色薪传”团队队员在新疆伊犁进行了实地调查。
通过调查知道了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区,伊犁河谷气候湿润,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塞外江南”。而“察布查尔”在锡伯语中意为“粮仓”,察布查尔县是伊犁粮食生产大县,具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禀赋。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民山表示,随着乡村振兴的稳步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的重要性。“农民成立合作社来分摊成本和共享农机设备,使用高标准农田并应用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这带来了便利、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量。”
据了解, 2023年,伊犁州农作物预计春播面积666.0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90%。截至2022年底,新疆47.39%的耕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自治区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而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察布查尔县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兵兵介绍,“供销社和合作社建立双向联系,连接县城和乡村,既为农民提供质量有保证的农资,又为他们的剩余农产品开拓销售渠道。”该供销社除在县城开设超市、在乡镇建立合作网点外,还通过淘宝、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等电商渠道,把合作社、农业企业生产的米、面、油、肉制品、锡伯族手工刺绣等300余种产品售至全国,去年收入达1100万元。
红花是察布查尔县的主要经济作物,红花籽油、红花蜂蜜、红花手工皂是特色产品。据伊犁雅其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新文介绍,公司35名员工近一半是本地农户,去年从农村收购近1500万元的红花丝和红花籽,经加工包装后对外销售。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新疆已春播农作物超25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93万亩。天山南北的农民、合作社、供销社、农业企业正汇聚合力“端牢饭碗”,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供稿:阿迪拉木·亚热买买提
联系电话:1333571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