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兰州大学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暑期实践团赶赴四川省,探寻农旅结合发展之典范。作为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不仅以“九寨归来不看水”的名胜发展起冠绝川西的旅游产业,同时也将当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对当地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更好了解九寨沟旅游资源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兰州大学赴九寨沟县漳扎镇暑期实践团将目光聚焦于九寨沟县的民宿经济,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实地调研与领导访谈来探究民宿经济在当地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深入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
在正式探访漳扎镇前,团队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提前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现有文献中提及的问题。7月18日晚,实践团队集中讨论了访谈对象、访谈主题、访谈内容,进一步预测访谈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形成访谈大纲,为之后的走访调查和领导访谈做好了充分准备。
前期实践团队集中讨论
7月19日,走访正式开始。首先,社会实践团队对当地的民宿经营者进行访谈。通过与民宿经营者交流,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地绝大多数的民宿是由当地居民通过向外来投资者转让宅基地使用权所构筑的,该方式不仅能为当地居民拓宽增收渠道,也为周边城市的投资者提供了可贵的创业渠道,实现了二者的共赢。值得一提的是,九寨沟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坚持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时刻注重保护当地生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着力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四川省绿色发展新典范。但是,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住宿相关行业的过饱和态势。在现今九寨沟景区日均游客量不及5万人次的情况下,九寨沟地区所有的民宿、旅店、客栈等能够提供的客房数量在10万间以上, 导致空房数量较多,资源配置不合理。其次,民宿经营者普遍文化素养不高,致使其基本无法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进行有效宣传,难以获得可观的客流量。最后则是当地产业布局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实践团队成员走访民宿经营者
之后,实践团队成员在7月20日联系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当地与农旅结合、民宿经济相关的政策。实践团成员先后访谈了九寨沟县漳扎镇副镇长王锟与党委副书记袁玉亮有关旅游业、农业相关的发展状况、政策支持以及未来规划等相关事宜。其中,王镇长特别提到了九寨沟独有的“一核三共”发展模式,即以党建联合体为核心、实现政府和企业在活动中共抓、人才共育、矛盾共解。在面临产业转型中需求匹配难题时,九寨沟县政府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政府、企业联合体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践团通过访谈与实地调研中了解到,漳扎镇共计十一个村,七个社区,十一个村落位于沟外分为上中下三个片区划分,每个片区有着自己的功能与定位。七个社区位于沟内。沟外区域上片区打造民宿,酒店,高端度假村,中片区打造特色文化演绎与藏家乐,下片区则是以商业区为主,未来还将在部分村落实现农旅产业融合,发展观光农业。沟内片区则是九寨沟景区内部,围绕九寨沟景区特色开展特色旅游服务。
镇党委副书记与副镇长为团队成员解答问题
在九寨沟的实地考察中,兰州大学赴九寨沟县漳扎镇暑期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九寨沟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当地独特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小队不仅学到了在校园中鲜少接触的农业知识,更是用脚步将“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箴言践行。脚上沾了泥土,笔下才能有真情流露。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兰州大学赴九寨沟县漳扎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以此为实践契机,在未来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真正地走进生活,走进乡村用大学生们的全新视野、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