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追忆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视觉·红色南京”实践团调研实录

发布时间:2023-08-0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追忆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视觉·红色南京”实践团调研实录

2023年7月8日至7月14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视觉·红色南京”实践团队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为主题,来到江苏南京多个革命纪念馆以及历史老街开展实践学习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的方式,感悟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所创造的伟大革命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熔铸于新时代青年成长之中。
 

一场志愿服务,一份深刻体验

7月11日,实践团一行抵达迄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的高淳老街,在志愿服务中心开启了此次社会实践之行。老街工作人员给团队成员分配了任务,团队女同学主要负责打扫室内景区卫生,男同学则负责管理街道卫生和秩序,不一会儿,实践团同学的身影便融入了高淳老街的人流中,为景区注入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活力。午餐后,志愿者们开始了景点的检票工作。随着游客的到来,志愿者们向前来参观的游客简单介绍景点。一场志愿服务,一份深刻体验。走进高淳老街,团队成员用行动诠释了“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志愿者精神,同时也感受到了高淳老街的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穿越数百年仍散发着的文化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周佳蕊在进行志愿服务工作

开展深度访谈,感悟红色南京

志愿服务结束后,实践团在高淳老街景区内开展了访谈调查,针对当地群众的红色记忆、对红色历史的感悟,以及他们对当下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方式的评价与建议进行了访谈。实践团一行先后对原高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当地志愿者代表及普通游客等多类主体开展调查,旨在从不同角度回望革命先辈们的峥嵘岁月。
团队一行有幸拜访了原高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濮阳康京老师,濮阳老师向团队一行深情讲述了当年湖北地区部队支援南京的故事。濮阳老师说:“当年高淳县道路崎岖不平蜿蜒盘旋,来自湖北的部队就炸山修路以前往支援;恶劣的环境对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影响,没有床铺就就地休息,而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濮阳老师表示,当下的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问题,部分针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实践教育主要是参观为主,并没有深入地了解革命旧址背后的红色故事,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研究。

图为实践团成员倾听濮阳康京老师的红色记忆

同时,实践团队在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采访了当地青年志愿者和游客。青年志愿者表示,她自愿到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参加志愿服务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志愿活动让她自己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自己可以帮助游客真正了解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而倍感自豪。实践团队也采访到了一位参观新四军旧址的游客,游客表示,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令人动容,而他们那份一心为民、保家卫国的奋斗精神更是需要我们一辈一辈地传承下去。

图为实践团成员宋国维对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的参观游客进行采访

通过聆听群众的声音,实践团一行深深感悟到革命前辈的艰辛与不易,更让团队成员坚定了传承好革命精神,熔铸爱国心、弘扬爱国魂的理想信念。同时,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抓牢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要让青年切实地追忆红色历史,感触革命精神,使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地熔铸于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之中。
 

红色记忆:寻迹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7月8日,团队成员前往了实地调研的第一站——渡江胜利纪念馆。通过参观“渡江战役的背景”、“渡江战役的准备与筹备”、“渡江战役的全面展开”、“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五个展区,深入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进程与战略意义。参观过程中,以声光电、投影和雕塑等技术共同营造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沉浸式场景给实践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汹涌澎湃的长江上,千帆竞渡,炮火连天,一些战船被炮弹轰炸成熊熊烈火,然而解放军战士们却毫不退缩,他们握着手榴弹随时准备扔向敌人,手拿机枪目视前方作战,挥舞红旗激励战士们勇往直前。队员们深刻意识到,今天和平与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实践团成员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103班张海洋说:“我们将深深铭记历史,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努力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渡江胜利纪念馆所展示抗战文物

7月9日,实践团前往第二站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民间主题博物馆,也是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陈刚老师给团队一行介绍了抗日战争过程中所使用的军备武器,带领团队参观了描绘日本投降场面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油画、抗日战争胜利后拟出的《大公报》、中国人民听闻抗战胜利后所创作的庆祝胜利的瓷器等等,这些影像与实物无一不向团队成员讲述着抗日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更诉说着中国人民在面对国家危难之时的团结无畏和顽强意志。在参观学习的最后,陈刚老师赠送给团队成员四句话:“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今天,为了民族收藏英雄,为了传承收藏精神。”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历史应该铭记,和平来之不易,我辈青年,当继承先辈之遗志,弘扬先辈之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为中国、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陈刚老师向实践团成员潘晓霞、王晓玟介绍抗战老兵的事迹

随后,团队成员步履不停,依次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等多个红色景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氛围庄严肃穆,陈列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展品都是那段历史中血与泪的见证,让成员们深刻地感受到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内的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详实的影像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谈判过程和周恩来等共产党代表在此地的工作过程,在向工作人员采访的过程中,队员们更加深入了解了革命成功的历史,更深刻感悟了革命前辈为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繁荣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团队成员不惧烈阳,爬了392个阶梯来到祭堂,三道拱门的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正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在这里,团队成员不仅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制度所做出的不朽勋业和艰苦的历程,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们实现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而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就是我们对历史的缅怀。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革命先辈们用他们朴素的青春点亮红色的理想,而后又用鲜活的生命将这理想再度淬染。吾辈青年,当继承先辈之遗志,弘扬先辈之精神,让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与高洁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以实践之基石,传承代代薪火

这次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志愿服务、调查参访之行,更是一次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之行,它带给每一位实践团成员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震撼与感悟,让每一位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正是革命先辈们所经历的峥嵘岁月、所做出的奋斗牺牲,才换来了今日中国的和平稳定、繁荣富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传承好红色血脉,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当以勤奋好学、拼搏奋斗的青春底色,学好所学知识,立志报效祖国,让革命前辈的红色记忆与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作者:王晓玟、潘晓霞、王鑫、周佳蕊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 筑梦青春  重理工机械学子赴重庆市建桥工业园开展高校毕业生
  • 普法课堂“保护特别的你”——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耀莞空暑
  • 追忆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视觉·红色南京”实践团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