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文化镜像:实践中的社会反映|无锡城市调研

发布时间:2023-08-0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领略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历程,给予成员们投身于建设家乡的伟大事业中的动力,文化镜像:实践中的社会反映社会实践团队在江苏无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城市的经济,文化,革命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
       无锡市历史悠久,为江南鱼米之乡、山水名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片太湖畔的土地就十分活跃,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文明发展壮大。公元前11世纪末,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也就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前身。春秋时期,吴国一度击败楚国和越国,争霸中原,由此可见,无锡是吴文化的中心,历史悠久。
       近代,戊戌变法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实业的限制,兴办工商业,无锡便是民族工业的温床。著名的荣氏面粉厂正是于1902年在无锡创办,1907年,荣氏兄弟又联合他人设立振新纱厂。从1914年至1922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
       公社时期的无锡,以城中公园,人民中路,中山路为中心,向外发散分布着若干公社。可见传统意义上的无锡市中心正是城中公园周围。此时无锡尚未集中关注太湖沿岸的发展,再往南方的东绛、雪浪、南方泉则处于待开发阶段。无锡的早期发展要归功于京杭大运河,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段分布在大运河的沿岸。
       改革开放后,无锡进一步开发城区,城区范围扩大,一系列轮船站,汽车站相继建立。市中心的公路初具规模。此外,无锡逐渐关注太湖沿岸的开发。吸引更多居民在太湖沿岸定居。
       在改革开放实行十余年后,无锡的城市化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市中心的城市交通已然达到现代水平。最显著的变化是,城市化进程扩展到了惠山之南的太湖北岸。而之前略显荒凉的中桥地区随着公交三场的建立,也逐渐发展出了一份天地。由此看出,无锡市的建设处于对外发散的趋势,市政府开始着眼于新城区的开发。此外,从这份1995年的地图右上角看出,市中心的商业区发达,带动整个市的经济发展,这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壮举。
       步入二十一世纪,无锡的发展重心从老市中心转移到新成立的滨湖区,着力于开发太湖新城。从这张2009年的地图上看,滨湖区遍布正在开发建设中的经济开发区、房地产、产业园和科研开发基地。随着无锡地铁的开工,无锡致力于新城与老城的南北贯通,使无锡各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一个整体。最后,到了2020年,无锡已经成功完成了重心的转移。一系列商业体在太湖新城拔地而起,新的市政府也搬迁到了滨湖区。
       无锡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对太湖的有效治理和开发。
       太湖中特色水产众多,著名的如太湖三白,即银鱼、白鱼、白虾。丰富的湖鲜不仅满足了本地人的味蕾,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太湖为无锡市政巨量供水。无锡每年向太湖取水月30多亿吨,用于各类工业生产和居民用水。
       然而,过度的水产养殖和工业用水严重影响了太湖的环境。以氮、磷指标评价,太湖的中一富营养化和富营养化的面积已占太湖总面积的90%以上。尤其是2007年的太湖蓝藻大爆发,严重破坏了太湖的水质。由于市内众多居民用水取自于太湖,导致大片居民区的供水系统瘫痪。自此,无锡加紧对太湖的生态治理。太湖流域实行分级保护,划分为三级保护区。此外,无锡创新管理“河长制”,由相关负责人作为“河长”治理河道,将治理工作分配到个人,能够更有效地激发治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监督负责人的工作,有效防止治理人推卸相关责任。2020年10月1日,太湖进入为期十年的禁渔期,进行生态恢复,缓解因过度捕捞导致的生态破坏。
       无锡是吴文化的中心。春秋时期的吴国都城之一阖闾城,其遗址正位于无锡与常州的交界处。从古至今,无锡虽然不是郡或省的治所,但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一直没有消散。除了吴文化,1997年落成并开光的灵山大佛又为无锡增添了佛家色彩。每年的盂兰盆节都有虔信佛法的信徒前来瞻仰大佛的灵光。高考前,许多考生的父母都会来圣地为孩子祈福。吴文化与佛教的交融,让无锡的文化熠熠生辉。
       除此之外,无锡最为辉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属惠山泥人。最早关于惠山泥人的记载来自明末散文家张岱的《陶庵梦忆》。清朝中期时,无锡的各类集市逐渐发展,惠山庙会也颇具名气,惠山泥人在这些场所由客商贩卖至各地,促进了行业发展。在经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乱后,惠山泥人凭借京杭大运河以及新开通的沪宁铁路逐渐复兴。无锡的米商在贩卖商品时经常以惠山泥人为赠礼,提高了惠山泥人的知名度和商品价值。清末,惠山泥人的生产方式逐渐由季节性的作坊生产过渡到专业生产。作坊和店家还组织了行会组织“耍货公所”。民国时期,由于外来玩具遭到抵制,惠山泥人获得了发展的好机会。据1935年版的《无锡概览》记载,当时惠山泥人店铺由46家,从业人员达200多人,年产值达10万银元。改革开放后,随着无锡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惠山泥人再次发展兴旺。惠山泥人的历史纵贯数百年,造就了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一项瑰宝,沉淀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神韵,通过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传承,铸造出一份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
       无锡不仅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更是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的城市。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在无锡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锡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1927年11月9日,江苏无锡东北乡万余农民在中共无锡县委领导下,举行的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打响了江苏省农民起义的第一枪,虽然最后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但革命先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确确实实地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1月25日无锡沦陷,日军纵火焚烧了五西城区,生灵涂炭。但这并不能阻止无锡军民抵抗侵略的斗争。1939年五月,新四军挺进无锡,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抵抗日军所谓“清乡”运动。钱桥、南方泉、梅村、安镇、洛社等地都有无锡抗日自卫游击武装力量的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和大部分地方政党干部渡江北撤,留守无锡的党组织展开地下行动,开辟与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第二战线。渡江战役时,隶属无锡县的江阴要塞是长江边的重要战略点,对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构成威胁。1948年11月,江阴要塞地下党组织根据中共华中工委指示,加强中间力量的争取工作,把重点引向基层,使一大批中间力量归心于地下党组织,为江阴要塞适时起义打下了组织基础。1949年4月21日,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官兵7000余人,在吴铭、唐秉琳、唐秉煜等人率领下,于江苏省江阴附近举行反蒋战场起义,配合人民解放军迅速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作者:文化镜像:实践中的社会反映团队 来源:文化镜像:实践中的社会反映团队
  •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子三下乡:传承百年薪火,赓续红色血脉
  • 西北民族大学学子三下乡:学习裕固东迁之路,唱响民族团结之
  • 爱心青杨行,共享中国梦
  • 佛科院学子三下乡:寻世田特色产业,扬振新风帆(组图稿)
  • 佛科院学子三下乡:追百年风华,赓红色精神——走进世田红色
  • 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历史使命:前往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