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城乡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
广东省佛山市城乡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
一、背景介绍
佛山是广东省省辖地级市,行政区划面积3797.72平方公里,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个区,常住人口96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84万人。佛山是全国第17个、广东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56.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7085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8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伯5442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伯比重达2.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市场主体总数达111.5万户,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2698.39亿元。
其地处广东省中部、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东接广州;南邻中山。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广佛肇经济圈”“广州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佛山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纷纷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实把对总书记的感恩感激之情转化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佛山市委、市政府印发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佛山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争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佛山路子。
《实施方案》紧密结合佛山实际,提出到2025年、2030年、2035年“三步走”目标。其中,到2035年,高明区、三水区GDP占全市比重提高到14%、18%。
佛山将围绕推进重点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衡供给、居民收入同步提升、生态环保共治共享及城乡面貌一体改善等6个方面,优化重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提升发展平衡性、协同性、包容性。
二、目的与意义
广东省佛山市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往城市集聚;工业总产值不断增长;产业向城市集聚,整个城市处于发展状态,现城镇化水平很高,已经超过95%,但佛山市城镇化进程依然处于中期阶段, 目前发展速度减慢;主要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通过调研佛山城乡发展的具体情况有利于了解佛山发展情况,在佛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产业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收入普增、环保共护、城乡融合,优化重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平衡性、协同性、包容性,争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三、调研方法
1、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衡供给、居民收入同步提升、生态环保共治共享及城乡面貌一体改善等方面在当地实施的具体措施。
2、访谈调研:与当地居民、乡村干部等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各方面的变化。
3、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献和资料,了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详细情况。可以参考相关政府文件、研究报告、专业书籍等。
网络资料查找:在官网以及官方公众号视频号中查找相关信息。
4、社区调研问卷:设计调研问卷,通过对当地居民和当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看法和期望等。
5、专家座谈会:组织专家学者、乡村振兴相关从业人员等开展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观点和建议,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思考。
6、数据分析与整理:根据所收集到的实地考察、访谈、问卷等材料,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调研结果,提炼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挑战和机遇
四、调研结果
在推进重点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双十园区”,合理配置关键要素,实施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改革,有序推进“工业上楼”。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制定各区鼓励发展产业目录,加强产业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库,构建产业转移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产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鼓励打破行政壁垒共建产业园。加强产业联动互补,鼓励禅城、南海、顺德发挥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发展优势,提质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对高明、三水制造业企业辐射服务水平。
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进骨干交通网络向高明、三水延伸覆盖,加快推进广湛高铁、珠肇高铁、广佛西环和佛山地铁号线一期等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完善高快速路和主次干道网络,持续推进“断头路”连通攻坚,提高轨道交通对北部和西部片区的覆盖范围,推进村镇同步建设千兆光网等,加快建设“新基建项目。”
在推进公共服务均衡供给方面,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力度,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构建“五好教育”新形态改善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探索建立普通高中“区建市管”“市区共建”模式,强化区域校际间教育结对协作,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力度;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医疗资源按人口分布、地理交通、专业特点等合理配置构建跨区医疗卫生公共领域智慧大数据平台;同时,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强化“一老一小”普惠性服务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出台优化生育、托育服务政策,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外来务工帮扶政策等。
在推进居民收入同步提升方面,大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大促进居民增收力度,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支持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消除影响就业的制度障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促进居民增收力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构,建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再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慈善褒奖制度等。
在推进生态环保共治共享方面,不断深化生态环境共治,全面实施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城乡一体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施“城市一镇街一乡村”多层次的环境治理联动协商模式。筑牢三水北部和高明西部林地、顺德南部河网生态屏障,建设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等。
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采取一系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镇街服务功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举措,一体推进改善城乡面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佛山将建立健全市级统筹、跨区协作、四级联动的工作落实机制,成立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构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机制,建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等,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总体目标到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高明区、三水区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以内,全市基础教育学位数达万个三水区新增三级医院家以上各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低于张,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运营里程突破公里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城乡空间优化和形态重塑取得重大进展。到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明区、三水区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以内,全市基础教育学位数达万个,高明区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三水区再新增三级医院家以上各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低于张,城市轨道交通通达各区、运营里程突破公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到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高明区、三水区占全市比重提高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以内,全市基础教育学位数,达万个各区均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高明区三级医院新增家以上各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低于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公里建成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作者:翟燕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广东省佛山市城乡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
-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方式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城乡发展的具体情况,在佛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
-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