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马承珑)以实践感悟社会温度,用青春触摸乡村脉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指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七月下旬,北京科技大学长青支教团之青邯实践团前往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沙村开展为期十四天的实践活动,弘扬中国精神,展现时代风貌。
历经七个多小时的大巴车程,一群志同道合的北科学子踏上了支教之旅,在大名县东沙村即将开始一段崭新的旅程。在与东沙村村委会多次沟通协商后,北京科技大学长青支教之青邯实践队暑期夏令营活动在当地村委会提供的一间活动室里正式展开。
在这里,青邯实践团夏令营为村里报名的五十个小孩进行课程教学。科学小实验、一起来阅读、英语“剧”好看、智趣手工坊、趣味辩论会、“音”为“友”你,奇妙训练营等兴趣拓展课,小朋友们上得不亦乐乎;五子棋比赛、纸飞机大赛等趣味课堂比赛融合竞争与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趣味运动会、指尖的舞蹈(手势舞)、传统武术、少儿篮球队等体育类课程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体味童年;走进中国诗词、岩彩画科普、历史小讲堂、奇妙地理游等知识科普课带孩子们领略万水千山……多彩的课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青邯实践团将寓教于乐的理念渗透进各项教学活动中来,其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小朋友们的综合素质,呵护其茁壮成长;也在课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图1科学小实验

图2英语“剧”好看

图3智趣手工坊

图4传统武术课
周末时光,青邯实践团成员两次探访大名草编文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群英老师,虚心求教。悠悠大名,舞动草编。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团队便了解到了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名草编。而大名草编的基础编法有七股辫、九股辫等等。实践团成员认真学习了草编的基础编法和几个手工品制作方法如五角星、蝈蝈笼、草帽等,也很荣幸邀请到老师为我们录制云教学视频,在后续实践过程中,实践团计划开展“大名草编进课堂”的特色课程,让更多孩子们了解大名草编,传播大名草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图5与传承人的合照

图6实践团成员在学习草编文化
与此同时,实践团的成员定期对上课的同学进行家访,了解其基本情况,进一步关切农村孩子的教育情况。通过与家长的深入沟通,实践团成员对小朋友有了更具体全面的认识,也在多个典型案例中得以窥见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农村学生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
图7实践团成员在家访
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离不开村委会书记和村民的大力支持。活动室条件有限,村书记就带着村民给教室安装空调,安装窗帘,并捐献百余套笔本。实践团在村子里生活的时光,也切实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朴和热情:热心村民为我们送来的午饭,购买教具时店主少收的几十块钱……种种举动,实践团成员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在一次次村民们热情的关切与问候中,鼓舞着我们努力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也似乎找到了来这里支教的意义。
“我们希望这次短期支教活动能为农村的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大千世界的窗户。”这是青邯实践团一名成员的真实心声。正如罗素所说,“爱犹如一棵树,它的树根深植于地下,但它的枝条却可参天。”青邯实践团的成员想留下的,不仅仅是这难忘且短暂的十四天,更是希望能够在小朋友的心中埋藏一颗种子,能够在未来发芽结果。
为国奉献筑新程,钢筋铁骨育新人。短短的十四天已经过半,青邯实践团的成员也将继续认真做好接下来的实践,把爱传递到社会基层,把青春的脚步印刻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