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我国农村开始发生新变化,其中也包括我的家乡宣威市板桥街道。在乡村振兴的支持下,宣威市板桥街道现在几乎家家户户脱贫致富。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板桥街道为调查点,观察在乡村振兴下的城乡变化。
本文主要从衣食住行用、医疗、交通、餐饮、娱乐、社区建设、人文环境、经济等方面分析宣威市板桥街道发生的新变化及这些变化给当地人们和当地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变化 宣威市板桥街道 改革开放 乡村振兴
- 衣:在以前,农村流行着一句话“一件衣裳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年的真实写照,不仅衣服的数量少,而且衣服的款式也少,主要以长衣长裤为主,以黑色,深蓝色,灰色为主要核心颜色。自乡村振兴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市场上的商品也逐渐丰富起来,颜色也逐渐增多,人们开始追求穿得漂亮舒适、大方得体。如今的各式各样新颖的衣服、裤子、鞋子日益成为农民所接受。
- 食:粮票、布票、油票等在我们的爷爷辈、父母辈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东西,在当时只有用这些票才能换取粮食、衣服,而且这些票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都是由粮食局或者云南省的商业局按量发行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粮票、布票的取消,农民可以用钱换取所需物品,使其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并在乡村振兴的支持下,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而快速增长,不再仅限于吃饱就好的思想,现在更多追求的是高品质、高营养,绿色健康的有机食品。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丰富的肉类、果蔬类供居民们挑选,居民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不用受任何人的限制。
- 住:十多年前,宣威市板桥街道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瓦房,好一点的可以住平楼,也最多只有两层楼高,一到下雨天,很多家的房子都会漏雨,外面下大雨,屋里用盆或者桶接着房顶的小雨的场景还记忆犹新。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栋栋三、四层高的楼房、三栋电梯房展现在眼前,感叹这十年的变化之大。每户人家会有一块六、七分土地作为自己的居住地,并在院子里种上花果树木,打造一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较偏远的村庄家家都接通电、水、网线等,使偏远的村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现代化的城市。
- 行:过去从乡镇到城镇或者到更远的地方,需要坐上很久很久的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且还有很多偏远村庄的村民需要步行十多公里到达公里边才能够搭乘交通工具。现如今经过了几十年的改变,从以前寥寥无几的私家车变成如今的随处可见,村民的出行方式不再仅限于汽车、火车,更多是会选择动车、高铁、飞机等更快捷、更舒适的出行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几年前,板桥街道到宣威市里开通了11路公交车,比以前更方便了,票价也比以前坐小型客车便宜了许多。
- 用:这几十年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在之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家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转变,再随着乡村振兴的支持,经济的发展,居民使用的物品也更先进(笔记本电脑、小洋楼、小轿车、空调、智能手机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村庄的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在以前,每个村庄只有一个叫“卫生所”的地方,又小又窄,最多只有一个到两个医生,而且医疗设备也不齐全,只能治一些常见的小病(例如:感冒,发烧等),一些比较严重的病情只有到大城市里做检查,并且当时的交通非常不便利,许多村民的病情就此被耽误了,比如治疗口腔疾病,只有等到赶集市的时候,街上才会出现一些小摊子补牙修牙的,而且消毒不干净导致细菌感染而引起其他疾病。如今,几乎每个村庄的卫生所都变成很正规的地方,有严格的制度、严谨的治疗态度,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医疗设备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高级,同时在街上也开了许多的口腔诊所,干净卫生了很多,村民的健康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据父母辈他们回忆,在他们小时候村与镇之间只有一条非常窄的泥巴路,一到下雨天,路面就变得坑坑洼洼的而且还有很多的积水,人都很难通过,别说自行车了。并且到了晚上村子就陷入一片黑暗了不用说什么路灯了,交通也不便利。
随着乡村振兴,在政府的补贴下和村民群众的下所有的泥巴路都变成了水泥路,现在走得更方便了,雨天也不会泥污了。村里的原先的小道也渐渐地被水泥道代替,并扩宽了不少,别说自行车了此刻连大客车都能通过。而且村里也安装了路灯,以后晚上出去就不会害怕看不到路了,因为路平坦了交通也便利了。
十年前,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时候,由于没有那么多的房子,很多小吃(例如:炸洋芋、凉米线,蒸饵丝等)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路边摊”,只有每逢赶集的时候才能吃到,十年间,经济的迅速发展,街道两边的房子逐渐增多,可以为开餐饮店提供了位置,店主不用每天都要辛苦收摊,村民们也不用等到固定的时间才能吃上小吃。
十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十年后,村里建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里面有桌棋牌室还有羽毛球乒乓球等简单的娱乐设施村名在空闲的同时还能够在那里娱乐娱乐真是何乐而不为呢。村里还建了两个广场,供一些居民跳广场舞使用,旁边还有一些健身器材,可以简单的锻炼身体。
变化之前,由于农民们都喜欢在家里养一些牲口,如:鸡,鸭,牛,猪等,且放任鸡鸭到处游走,而且在农村,农家肥是最常见的肥料,更是有许多村民直接把农家肥堆在路边,这些导致了农村严重的环境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社区明确制定了自己家养的牲口必须圈养在某一个固定的地方以防止牲口乱跑,农家肥不能够堆在路边,自己家门口的卫生环境由自己负责并签订协议等多条有利于建设美丽社区的规定。正是有了这些明文规定,如今的社区已经变得更干净整洁了。
- 教育:十年前:记得我这辈和我的哥哥姐姐们上小学时,在家乡的小学里,那时候的教学设备部还不是很齐全,没有多媒体设备,老师只能用粉笔板书,上初中时,课程里会有一些实验课,但都因为教学设备,地点限制的问题,我们做不了实验,只能从课本,老师的口中了解感受实验实验过程。十年间:村中很多家庭的小孩都开始去镇上的学校上学,那里设备齐全了教室大了学习资源也更丰富了。家乡的教育水平提高了,而且很多学生在外面学有所成工作方面也很不错而且一些还为建设家乡做出了不少贡献。使家乡更好的发展起来了。
- 教育环境:在这十年间,宣威市里建成了一个图书馆,一个体育馆,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书店也相应出现,在政府的支持下,宣威市第十中学办学成功,其他中学的教学设施逐步变好,在不久的将来,在乡镇上的中学全部迁移到城里。整个城市的教育环境,学习氛围越来越好。
从我记事开始,家乡就以种玉米,土豆,烤烟为主,获取必须的收入,但是由于当时玉米、土豆的市场不是很景气,有一部分人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如今,种植玉米,土豆,烤烟也还有很多,但是听说外省茭瓜的销量大,而且这些地方的茭瓜的价格高,这几年由于种植茭瓜的村民赚到了一些钱,现在很多的村民都去承包一些土地种植茭瓜。生活水平、经济水平提高了不少,大部分村民都富裕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