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见微知著,从社区街道村县居民视角观鞍山城乡融合发展现状

鞍山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一、实践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基础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用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打造出与山清水秀交相辉映的城乡环境。
在全面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锦州医科大学“溯源逐新,荣镜中华”发展成就观察团,深入城乡,了解社会现实,去基层锻炼自已,提高自身素质,观察城市基建,实地体验乡村发展成就。

二、实践组织
(1)广泛动员:参与覆盖广泛,团队协力配合
        在有效结合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的基础上,由锦州医科大学“溯源逐新,荣镜中华”发展成就观察团的牵头带动下,整合有效资源,在全市、县、街道以及乡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发展观察活动。通过深入普及科学理论、组织宣讲形势政第、开展服务群众需求活动,将理论政第、技术服务及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兴到群众家门口,共同为农民群众带去实惠。
(2) 精心部署: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实际调研
        实践团队立足城乡发展变化,开展全面调研观察。在城市发展建设取得优秀发展,乡村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果的当下,全面调研鞍山市城乡发展成就。实践团经过周密策划与调研,在鞍山城乡各地展开调研观察;体民情,观百态,走访社区街道、参观乡镇企业、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了近年来鞍山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以及民生服务保障,乡村经济发展状况和民生医疗服务发展。
 
三、实践内容
(1)参观鞍钢——地方支柱产业
        鞍山冶铁业有悠久历史,早在汉武帝时就有采矿及冶铁业,唐朝以后更加发达。鞍山钢铁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山工业形成了以钢铁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鞍钢,全称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鞍钢集团最大的区域子公司,始建于1916年,作为中国桥梁钢发展方向的引领者,鞍钢助力新中国实现“桥梁强国”的梦想。
        通过参观鞍钢厂区,采访工人,深入了解鞍钢历史及现代发展,团队与厂区工作人员积极沟通,求知探索,观察发展成就,见微知著,通过对于鞍山支柱企业,冶铁重工业的深入了解,以小见大,追随城市发展脚步,观察城市发展变化。
通过对鞍钢博物馆的参观,团队得知:
        鞍钢,全称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鞍钢集团最大的区域子公司,始建于1916年,前身是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
        鞍山钢铁成立于1948年12月,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船舶、国防、汽车、铁路、家电……鞍钢产品在多个领域被广泛纳用,已经成为我国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
        作为中国桥梁钢发展方向的引领者,鞍钢助力新中国实现“桥梁强国”的梦想。1956年,新中国做出了在江苏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但当时,符合设计要求的桥梁钢在国内却是空白,国务院把生产建设大桥所需钢材的重任交给了鞍钢。炼钢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战斗,鞍钢工人们在火焰冲天的炼钢炉边,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最终研制生产出6.6万吨优质钢材,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也得以建成,这批钢材因此被称为”“争气钢”。随着时代的发展,鞍钢制造在不断撑起一座座桥梁。在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工程中,鞍钢提供的17万吨桥梁钢全部应用在大桥工程主体,再一次以优质的品质支撑了中国重大工程建设
        截至2019年,鞍山钢铁生产铁、钢、钢材能力均达到2600万吨/年,并形成了跨区域、多基地的发展格局。
(2)走访社区街道县乡——观城村融合发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役在鞍山全面打响, 钢都鞍山以天蓝、地绿、水清、城美、人和的昂扬气势, 坚定地书写着属于它的创建篇章用文明创建塑造城市灵魂。
        ·解放街道组织志愿者集中清理小广告 身边环境大变样为亮化城市容貌,彻底清除城市垃圾“小广告”,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居住环境。
        ·东长甸街道:精神文明创建主题宣传栏 成亮丽风景线为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日前,东长甸街道将创城工作纳入常态化工作管理,在辖区内打造特色主题宣传栏传播社会正能量。
        ·旅游委抽检宾馆旅行社 禁烟标志摆放成检查重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7月4日上午9时,鞍山市旅游委联合市创城办督察组,对全市旅游行业星级宾馆、旅行社等重点创城受检单位进行实地检查。
        ·鞍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志愿服务为文明加分
  6月16日上午,炎炎烈日下,鞍山市二一九路工商银行公交站亭旁,身着红马甲头戴红帽子的志愿者们格外醒目,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市民们有序上下车。同一时间段的鞍山市五一路老一百交通岗,6名鞍山市直机关志愿者站在不同的路口引导行人有序通过。 
        ·支持创城 老年志愿者主动出击
  最近在站前附近,人们常会看到这样一群老年人,头戴小红帽,胸挂工作证,不是在对停靠车辆做文明劝导,就是在四处巡逻,劝阻不文明举动。他们是铁东站前街道富田社区老年志愿者创文明城市的示范团队。
        ·小小志愿者 创城出份力
  “叔叔,请您走斑马线”“这是刚才叔叔扔的垃圾,我们扔到垃圾箱里吧”……为积极响应全市“亲情1+3+6 共创文明城”主题活动号召,鞍山各个小学都开展“亲情1+3+6,我做文明志愿者”活动,小小志愿者在创城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鞍山23.84万志愿者争做文明表率
  6月22日,记者从鞍山市志愿服务协会一届五次会员(扩大)会议上获悉,目前,鞍山市实名注册的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已达1704个,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认证的志愿者达23.84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区常住人口比例15%以上。
鞍山, 一座北方钢铁名城, 在强有力文明创建劲风的吹拂下, 全市上下团结一心, 营造愈加浓厚的全民参与创建氛围, 市容市貌正在变得更加美观, 交通环境大大改善, 市民身边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现如今, 鞍山随处可见一些细小、暖心的文明之举, 在不经意间改变着市民的文明意识和参与度, 也赢得了市民的口碑。让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变化, 享受文明创建带来的红利。
 
(3)探寻城市风骨,感受人文风采
        一座钢都, 两代雷锋” , 鞍山是一个产生好人又崇尚好人精神的城市。鞍钢厂区内的雷锋纪念馆、孟泰公园里的孟泰塑像, 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的郭明义笑脸的公益广告, 无不展现着这个城市的独特气质。
·雷锋纪念馆
        鞍钢新钢公司化工总厂是雷锋生前工作的地方,这里留下了雷锋的足迹。为了用雷锋精神教育和鼓舞广大职工,化工总厂于1971年在北煤车间建立了第一个雷锋馆,1987年改建为雷锋纪念馆。
        馆内共收录图片248幅,实物80件,同时配有约万字的解说词。馆外有雷锋同志使用过的“斯大林-80号”推土机,该推土机1973年被鞍山市委命名为“雷锋号”。现有展区共分为四个部分,即雷锋在家乡、雷锋在鞍钢、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踏着雷锋的足迹。
·当代雷锋,道德模范——郭明义
        他把走雷锋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甘当矿石,善小而为,追求纯粹,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矢志不渝地传承雷锋精神。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近百项荣誉称号。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2010年8月1日,胡锦涛同志对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批示。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
        他是追求纯粹的“当代雷锋”
        他热心公益,永学雷锋。他把参加公益活动作为学雷锋的新平台,从无偿献血到捐献造血干细胞,从报名捐献遗体(器官)到参加救助流浪儿童的慈善义工,从发起成立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到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参加了几乎所有的社会公益项目。
他扶危济困,倾力而为。像救助重度血液病患者这样困难极大的事,他做了很多,无论是他知道群众的困难,还是群众发来了求助,他都视为是自己的事,竭尽所能地全力相帮。至今,他帮助过的群众已达数万人。
        他示范引领,形成团队。2009年,他在鞍钢发起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如今已遍及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团队总数1300余支,志愿者总数超过230万人,广泛掀起了“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热潮。历经市场经济的风雨考验,他让人民群众看到了雷锋精神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成为人民群众公认的、当之无愧的“活雷锋”。

四、调研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调研,队员们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了解了鞍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与现状,让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正是众多优秀爱岗敬业的市民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在城市发展,人民幸福道路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几代人的探索,才能找到最合适、最快捷的振兴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乡村振兴任务完美完成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间:2023-07-23 作者:王芷萱 来源:实地考察,网络搜索 关注:
  • 笔绘太和新画卷 主题墙绘宣振兴
  • 笔绘太和新画卷 主题墙绘宣振兴
  •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铺就乡村振兴“文明底色”,打造农
  • 07-23
  • 创意融乡韵,艺术教育行
  • 创意融乡韵,艺术教育行
  • 近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齐心合力绘梦太和”创艺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马门溪、丝绸园社区,开展“多彩阳
  • 07-23
  • 重庆贸院学子三下乡感悟(村民篇)
  • 重庆贸院学子三下乡感悟(村民篇)
  • 当地村民为我们做农家饭。鲜香快要流油的咸鸭蛋,一口爆汁的小番茄,软糯香甜却不粘牙的玉米,香酥脆的花生米。还端上了他们自己饲养的
  • 07-23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