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新风尚,志愿服务我先行
近年来,徐州各个社区进行各项措施推进落实垃圾分类,希望以此”分“来绿色生活,也为”分“来绿水青山打下基础。例如,铜山区公安公寓小区添置回收物智能收集箱,居民既可扫码投放可回收物来兑换现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以凭借积分卡进行兑换。此外,滨湖城市花园小区启用垃圾分类”红黄榜“鼓励督促居民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在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6日,本实践小组在徐州市贾汪区大庙街道滨河小区展开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实践团成员在志愿服务中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垃圾投放均正确,在垃圾车转运后,又进行了垃圾站的卫生清洁工作:扫地、擦拭垃圾桶,接着全面消杀一番。在志愿服务结束后,小组成员对垃圾分类站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受访人告诉实践团成员,垃圾车会在每日上午对垃圾站的垃圾进行统一回收,便于居民进行白天的垃圾投放工作。除此之外,在实地参观、调查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每个垃圾桶都十分整洁,不仅闻不到垃圾桶内垃圾的气味,而且地面也几乎一尘不染。实践团成员对此表示疑惑,垃圾分类站工作人员作出如下解释:徐州市制定了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标准,这是徐州市应对垃圾分类需求的创新举措。实践团成员对此标准进行了相关要点的了解,标准中提到的”九有“,意为,“有硬化、有闭锁、有供电、有给水、有排水、有雨棚、有除臭、有通风、有称重”,上述现象均与该标准对应。可见,该小区已将这些标准落到实处,在为居民们提升设施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垃圾分类的进行。
上述小区的实况其实是徐州市目前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情况的缩影,徐州市已经基本实现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实施”两驳一运“,在保障垃圾运输的同时解决了气味扰民的难题。
后续几天,实践团成员学习了徐州市有关垃圾分类的新政策和新成果,并制作了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后,收获了不少反馈。通过对反馈的分析,实践团成员对徐州市“四化”分类情况有了新的了解。所谓“四化”,便是将垃圾分为四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这四化中唯有“可回收物”不是以垃圾命名,这更加印证了“放错了是垃圾,放对了是资源”这句话。
为了宣传垃圾分类新风尚,了解各户垃圾分类实际情况,实践团成员手工制作了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在将实地调查、问卷反馈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后,实践团成员来到滨河小区进行入户宣传活动。小组成员发现,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知识大都了解,也都在按照要求切实进行,尤其是较年轻的群体,家里的垃圾分类情况落实得更加全面。宣传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接收到的是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皆持支持与赞赏的态度。不少居民反映,在该政策实施后,“小区环境变得更好了”,”垃圾站总是干干净净的”等等,年长些得居民们感慨道:社会在进步,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入户宣传后,实践团成员来到滨河小区附近的废品站对站点进行走访调查。站点工作人员反映:自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以来,居民开始养成了积攒可回收物的习惯。以往可能会被居民随手扔掉的快递纸箱、饮料瓶等可回收物在政策实施后得到了居民的重视,人们会重新审视这些资源、重新思考其中蕴含的重大意义,而后将其积攒,达到了保护环境和补贴家用的一举两得。“别小看可回收物带来的经济价值,塑料瓶每斤一块三,易拉罐每斤四块,就像你们常说的那句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听到这里, “放对了是资源,放错了是垃圾” 的宣传标语在实践团成员脑海中变得更加具象了。
徐州市于2020年3月启动市区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市场化、一体化的分类运行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厨余垃圾分出量稳步提升,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居民参与度逐渐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剧的阶段性成效。着力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徐州,徐州市全体人民正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先导,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契合了人民的期待,顺应群众的需要。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担当起时代重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时间:2023-02-17 作者:李非凡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垃圾分类新风尚,志愿服务我先行
- “放错了是垃圾,放对了是资源。”这一标语常常出现在大街小巷的环保海报上,然而路人似乎对其熟视无睹,也并未产生与之对应的环保意识
-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