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云南财经大学
实践团队:云南财经大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寒假社会实践团队
指导老师:无
实践队成员:董月影、胡春东、白建芬、梁嘉慧、钟祥
作者:董月影、胡春东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农村工作总的抓手,更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能弥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乡村短板。当前,我们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对博物馆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要聚焦国家行政、乡村、
市场这三种力量,强化乡村的发展动力,努力构建农村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性,大力建设泥河湾博物馆,使其能够发展成阳原县的地域特色、旅游形象招牌和满足科研条件的世界级博物馆,如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通过吸引的游客,带动消费,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吸引的返乡人才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有助于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乡村治理新体系构建、有利于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现已成为新时代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阳原县辖5镇9乡301个行政村,阳原县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乡村脱贫后,存在返贫现象;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导致了阳原县乡村发展滞缓,阳原县对于泥河湾博物馆的开发利用问题,存在不全面、不彻底现象,泥河湾博物馆是在泥河湾遗址群的基础上建设开发,河北省唯一集中保护,收藏展示旧石器时代遗址群风貌以及大量化石、石器文物的专题博物馆,世界考古科研基地。泥河湾遗址群的年代最早可达早更新世,最晚到距今7530年左右。2001年,泥河湾遗址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20年的时间里,泥河湾博物馆经历了蓬勃的发展,目前藏品数量渐渐增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并且藏品专一、陈列形式专业,可以带动旅游发展,满足成为经济增长点的条件。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更需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和感召力的共同思想基础,而文化自信自强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将使亿万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发展博物馆文化,对青少年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博物馆传达的特色文化,对提升地方知名度、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慕名前来游玩的游客,可以促进阳原经济发展,带动地方乡村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创品的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赋教育职能,增强文化自信;寻找博物馆后续发展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奏响特色文旅“交响曲”,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网络问卷调查,加强博物馆对外交流
泥河湾博物馆及其大型文物储藏室、资料档案室和文物修复室
① 文献调查法
团队成员利用网络大量阅读相关期刊、论文,学习相关视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了解泥河湾博物馆历史背景、发展情况、发展现状,了解展览品蕴含的历史事件、历史文化,为本次调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 实地观察法
团队成员前往泥河湾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观察学习,了解博物馆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分析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路线,提出问题及建议。
③ 集体访谈法
团队成员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与博物馆负责人取得联系,通过负责人的资源,利用集体访谈的方式,了解最直观的博物馆信息,包括博物馆经费开支、建设情况、人流量情况等。
④ 访谈调查法
团队成员化身博物馆记者,随机一对一采访游客,获取他们对博物馆的认知情况、意见、看法等。
⑤ 问卷调查法
团队成员制作泥河湾博物馆调查问卷,采取网络投放+线下发放的方式收取问卷,分析问卷填写情况,掌握博物馆对外交流情况,统计工作结束后,团队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为保证本次调研顺利进行,团队在调研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召开腾讯会议、对接负责人,制定调研计划、制作问卷。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如下:
- 查阅文献资料。团队成员利用网络平台、智能设备查阅有关泥河湾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包括开闭馆时间、博物馆地图、博物馆展品信息、博物馆活动信息等。
- 召开腾讯会议。团队成员通过腾讯会议商量调研方案、调研时间、调研路线、问卷制作、任务分配等问题。
- 制定调研计划。团队成员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与泥河湾负责人取得联系,团队成员根据调研目的、调研地资源等,商讨制作调研方案,实践计划包括问卷设计投放、青年宣讲会、实地调研、集体访谈等。
- 制作问卷。团队成员利用文献调查法获取的信息制作泥河湾博物馆对外交流情况问卷。
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与学校负责人取得联系,团队成员深入了阳原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为他们宣传了泥河湾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发展情况、发展现,博物馆内展览品蕴含的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校负责人沟通,学校开展课外实践课,学校组织学生定期参观泥河湾博物馆,扩展学生课外知识储备。泥河湾博物馆是非营利性的公共机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泥河湾博物馆可以依托化石、石器文物资源、科学技术设备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展览活动,发挥教育职能,为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团队成员前往泥河湾博物馆实地调研,泥河湾博物馆对旧石器时代出土的化石、石器等文物进行了修复、转移、保护、展出工作,博物馆分六个展区,各展厅采取环套结构相连,又各自分隔,自成体系。展区一复原了马圈沟、小长梁、东谷坨、岑家湾、飞梁等遗址,展现了古人类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情景;展区二展出背景画,现代人类起源的证据——侯家窑人及其文化,此外展区二还展出距今10万年前人类的头盖骨、左上颌骨、牙齿等化石。还有曼古棱齿象牙齿、瑙曼古棱齿象肢骨、原始牛肢骨等动物化石。展区三和展区四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巨变——虎头梁遗址群与新石器时代的萌芽事件、中华文明的摇篮——新石器时代的来临场景与姜家梁遗址群。展区五集中展现古代动物起死回生、古人取火的方法、制作石器、制作陶器、模拟考古等知识和技术。展区六利用影视技术集中泥河湾远古时代的环境、动物群和人类活动情况。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这六个展区,充分了解了泥河湾博物馆展出情况、设备情况以及展出品蕴含的历史故事和历史文化。针对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居家就可以了解博物馆信息,容易造成审美疲劳等问题,使如今的博物馆陷入困局,泥河湾博物馆要破局,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打造自己的特色,挖掘吸睛点,增强博物馆的特色性。
- 奏响特色文旅“交响曲”,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泥河湾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旧石器专题博物馆,该博物馆内陈列有5万余件泥河湾出土文物,成为世界考古科研基地。团队成员利用泥河湾博物馆资源,通过撰写宣传稿、微信推文,制作宣传博物馆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利用B站、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影响力,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带动阳原旅游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通过宣传泥河湾博物馆高质量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氛围,吸引高质量人才在阳原就业,带动阳原经济发展。
团队成员利用文献调查法获取的信息制作泥河湾博物馆对外交流情况问卷,将问卷发布在网上,通过小红书、微博等社交软件,寻求人填写问卷,同时,团队成员进入学校、居民社区、养老院、阳原县内的村庄(如:西观村、南关村、黄粮坡村等),发布纸质问卷,利用网络填写+线下填写的方式收集问卷,分析问卷填写情况,掌握博物馆对外交流情况,统计工作结束后,团队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此外,团队成员利用访谈调查法,与参观泥河湾博物馆一对一访谈,了解具体情况。
本次调研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69份。
1.对博物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
对问卷收集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为“一般”的有52.17%,评价为“满意”的有30.43%,评价为“不满意”的有13.04%,说明博物馆内管理人员服务水平较高,管理体系科学,但还存在对馆内展品介绍较少的问题。
2.游览博物馆的人员负面反馈
据问卷结果分析,占比最多的为,博物馆开放时间少,展馆互动内容不够,其次为展馆导员讲解服务差。说明泥河湾博物馆要增强让游客互动以了解文化的设施渠道。
泥河湾遗址群出土文物数量大,部分文物不宜移位,散落在泥河湾遗址群现场,由于泥河湾遗址群远离城镇山区,条件艰苦,不适宜人生存,导致散落在泥河湾遗址群现场无法移位的文物无人看管,遭受盗窃、人为损害的情况严重,加上长期的恶劣环境的影响,部分文物受损害的情况严重,严重影响了文物的科学保管和“寿命”。
泥河湾博物馆尽管展厅面积不断扩大,但总体来看展示手段仍较为落后。依靠的仍然是单一的展览品加文字介绍手段和视频展览手段,缺乏吸引力;馆内较少采用科技手段,在展示上融入声、光、电、影的较少,展示效果缺少创意、动感和互动,游客参与感较少。
泥河湾博物馆展示内容有限,展示内容单一,展品更换周期长,并且长时间没有得到维护,导致年久失修,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使得参观泥河湾博物馆的人感到失望,影响了博物馆风评。
泥河湾博物馆管理人员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眼高手低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水平能力差,对博物馆文化知识和展品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历史故事不够了解。此外,存在部分管理员心高气傲,放不下架子给普通观众提供服务的问题。
- 居民中存在神化博物馆的问题,认为博物馆是高层次文化人的场所,不是普通人应该去的地方,这种原始的观念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不利于人们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也不利于博物馆的长远发展。
① 在泥河湾遗址群修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博物馆,博物馆集科学研究、文物收藏、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科学实验、旅游观光、信息宣传等功能为一体,指派专人管理,保护遗址群文物的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对文物“寿命”的恶劣影响。
② 加强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联系,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对年轻一代产生积极影响,未来逐步实现博物馆普及化、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③ 加强各省市博物馆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省份间不定期交换展品,更新博物馆展览内容,为博物馆注入新鲜“血液”,改善展览内容陈旧单一的问题,吸引人气。
④ 加强普及人们的博物馆知识、文化、意识,博物馆是提高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大课堂,参观博物馆能起到“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过程中使人培养兴趣,陶冶高尚情操,学习到丰富的知识,逐步提高博物馆意识。
⑤ 利用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新博物馆学运动等现代思潮,為泥河湾博物馆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⑥ 利用现代技术和考古发现设置场景复原展示模式、互动体验展示模式等展陈模式,打破常规单调的展陈方式,尽力实现展陈方式的多元化、信息化,提升浸入式体验,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⑦ 增加观众互动环节,在博物馆展览中,加入符合展览主题的互动内容,让观众亲身体验,增加博物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