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守望邻里小分队 将医生请到“家”里来
为了体察民情,关照社区内老年人的健康情况。近日,财东社区展开了一系列“走访各家,关爱老人”的活动。守望邻里小分队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得知,有一位老人曾经因医疗事故而导致下身瘫痪,最后结果也不尽如人意。2023年1 月21日,小分队成员找到了这位老人,并了解了相关的情况。
刘芳,今年71岁,曾经一直在乡下务农。2020年因为在地里干活,不小心摔到田沟里而导致下身瘫痪。据了解,刘芳住院诊断后,医生说需要动手术,手术危险系数不高且成功率较大,刘芳的家人便同意了手术。医生说术后一个月需要卧床休息,一个月后便可下床走动。但刘芳卧床两个月,四肢也没恢复完全,只有右手有知觉。刘芳的家人与医院协商,医院最后给出刘芳手术失败的结果,这令刘芳与其家人十分悲痛。对于手术失败的结果,医院也只给了金钱赔偿。“我妈住院住了三个月,还在医院的康复中心待了一个月,结果还是没什么用,左手依旧没什么感觉。”刘芳的女儿王海琴不停地揉捏着母亲的左手,熟练地敲打着母亲的四肢。
刘芳的丈夫,王本根,干了一辈子的农活。“她一开始只能让人扶着走几步,后来倒是能自己拄着拐杖走了,但是走不了两步就走不动了,可不像原来啊,天天都能自己出去逛游着玩。”擦拭着妻子的锻炼器材的王本根说道,“这些个玩意都是买给她锻炼用的,前些年就因为心脏不好住了院,现在又只能躺床上,真是苦了她啊。”
自2020年刘芳住院后,王本根便只能停下来手中的农活,但是他又割舍不了对土地的感情,便只能时不时地回乡下看看。到了播种或收获的季节,王本根一人忙不过来,其他的亲戚便会来帮忙。所以刘芳要是想去医院,王本根也只能撇下手里的活。
“我曾经在手机上找过一些医生的资料,想找一个专业的咨询咨询,要是我妈哪里不舒服,还能有个人帮着看看,”王海琴说,“但是手机上的这些软件还是不太实用,很多医生回答的都是一样的,我也看不出来哪个适合我妈。”了解到王海琴这个需求,小分队成员咨询了社区,发现社区也计划着将看病智能化,能让病人在家中就能联系到医生,这也是为了能进一步的呵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小分队成员又到其他老人的家中进行了走访,发现现在很多老人都在尝试学习智能手机的用法,接触着新的东西,他们也很支持社区的将看病智能化这个想法,“要是真能把医生请到家里来,有点小伤也犯不着跑医院了,这可真是方便。”患有高血压的李先生说。
“要是真能在手机上看病,那我妈想问医生点事也不用麻烦了,她现在想去个医院得好几个人一起陪她去,怎么抬上车都是个麻烦。”王海琴听了社区的想法,也很高兴。
“如果要将看病智能化,首先得将社区内所有医生的资料收集总和,然后将每个人擅长的领域都分开以便病人进行咨询,后续工作也很多,不过我们都在准备中。”社区工作人员赵芳华说。
尽管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困难也不少,像刘芳这样的老人有很多,所以社区得进一步完善这个想法,尽快的让想法变成现实。小分队成员也会进一步跟进,为建设一个社区内医生与病人能实时交流的小程序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时间:2023-01-31 作者:邹凯元 来源:实践调查 关注:
-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身影
- 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形成健全人格和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重要因素。社会实践既能锻炼自己各方面的工作
-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