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移‘市’异—安徽滁州鼓楼实地调研家乡景观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家乡景观,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某个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
在老一辈们的眼中,它们代表着记忆里城市的最高点。在旧屋平房四散于尘烟之前,古城的居民们总是习惯性仰望城中高大的鼓楼, 它们代表着旧时的岁月,是晨钟暮鼓里的朴实作息,是人们触手可及的烟火生活。
目前,全国范围内尚存有26座鼓楼,它们大多成型于明清时期,部分由后人修缮或重建,巍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之中。在二十六座鼓楼之中,你知道哪一座鼓楼是全国最大的鼓楼吗?它既不在六朝古都的南京,也不在政治中心的北京,而是存在于安徽的一个小城之中—— 凤阳。
这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自朱元璋称帝之后,凤阳便成为了明中都,与明南都(今南京)、明北都(今北京)并称明三都,是明朝三大政治中心之一。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凤阳营造了一座极为奢侈的中都皇城,据《中都志》记载; “规制之盛,实冠天下”,就连后来的紫禁城也是以它为蓝本建造的。至洪武八年(1375年),明中都鼓楼建造完成,成为了凤阳城中一座地标性建筑。而且凤阳鼓楼在建筑布局上有别于其他鼓楼,一般的鼓楼大都是南北向,但这座中都鼓楼的位置却比较特殊,它是在凤阳城的南部,坐东面西。它与六里外的钟楼遥遥相望,矗立在中都皇城轴线云霁街的两端,这一特殊位置也表明这是一个以皇家为中心的鼓楼。

图一:近些年重建的钟楼


图二三:鼓楼
但是无论多么宏大的建筑都逃不过岁月的消磨和战火的摧残。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凤阳府,挖掘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陵墓),使得凤阳大部分建筑被摧毁,鼓楼也变的残破不堪。
时至今日,这个历经沧桑的建筑,终于迎来了它的修缮计划。针对于其墙体表面,内部通道的的年久失修,容易脱落进行修缮。修缮后的它重新迎来了,因为危险而被限制无法靠近的人们。在现场随机询问在这里游玩的人,他们都表示很高兴这里可以再次开放,这也是周围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图四:重新热闹起来的鼓楼
现如今,尽管鼓楼早已不是凤阳城中最高的建筑,尽管有些角落在修缮后也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但它们依然凝视着这片土地,记录着古城中居民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