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茶园,体会“新”与“旧”

调研学习现代化种植、亲身体验茶文化、实地了解制茶技艺、切身领略茶园风光……12月26日下午,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隐入尘烟”实践队的一员,有幸前往青岛城阳云头崮村茶园,通过现场考察特色种茶产业,体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所读过的描写茶园的诗句无一不是静谧美好的,就如“绿海香风处,遥遥一岭茶”,每一个字都能勾起我对茶园之景的好奇与向往,在去往云头崮村的路上,茶园的景象便早在我脑海中幻想了无数遍。当云头崮村茶园展现在眼前时,我顿时觉得几个小时的颠簸的是值得的,一行行茶带好像绿色的绸带,浓浓密密地伸展着,而茶叶又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光,不仅仅是我,同行的所有人都为此等壮观景象感到赞叹。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围绕这一株株茶树,了解其背后,当地政府与农户的不懈付出。
 我们首先跟随茶园阿姨的脚步观摩了当地的生态茶园,出乎我意料的是,生态茶园与我所想象的传统茶园大有差别,云头崮生态茶园是很有“科技味儿”的,自动化土温监测、虫害监测、自动给水、等等都让我感到无比震撼。茶农除了吸取传统的茶叶种植经验以外,更多地利用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为茶叶生产服务,比如说更多的茶树良种,更高效的机械生产,更科学的栽培方式,我这才意识到,传统的纯手工种植已经是过去式了,在新的时期,科技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科技创新,改变生产环节的科技生产手段和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出名优品牌,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使产品获取理想的市场价格,实现良好的产出效益,达到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现实和趋势,茶树种植理应紧跟时代的脚步,利用现代的科学种植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来操作,逐渐实现传统茶叶种植升级转型。
其后我们深入大棚茶园学习如何采茶。我以为的采茶,就是摘下顺眼的叶子,过程简单,只是需要耐心罢了。其实不然,茶园阿姨告诉我们,不同的茶叶需要舍或取的部位不同,因而针对不同品种的茶树,采茶时所用的手法往往会有细微的不同,哪怕只是粗略的分类,就可分为切栽法、指栽法、柳芽法、浮栽法,折裁法五种。我明白,无论哪一种手法,都是需要采茶人认真地找那些只有一芽一叶的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来,放进茶篓里,要想提高采茶的效率,各个动作间的衔接还要力争无缝覆盖、稳定顺畅。仅仅是体验了十几分钟重复的采摘动作,我便感到肩颈处酸软难耐,更别提长时间在大棚中劳作所带来的疲惫和眩晕感,到这时,我才真正的见识到了制茶人从采茶一步便保持著谨慎严谨,也明白了何谓坚持,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久久为功从而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或许这个过程是枯燥的,是孤单的,是不被人理解的,但是它会使我们短短的人生路上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前进的方向,人生因为坚持有了活力,有了生机。
在我看来,这次的云头崮村茶园之行对于“隐入尘烟”实践队的队员们来说,其实是一次对于传统技艺于科技生产的碰撞的体验,我们通过体验采茶、制茶、品茗学习传统的茶文化,也通过对生态茶园的观摩了解现代的科学种植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除此之外,我们在茶农的辛劳中理解了云头崮村的经济为何会发展,实践队员们也会继续走访和调研和学习,以期为乡村未来的发展与振兴,注入汩汩活力。(通讯员 马晨旭)
 




 
时间:2023-01-10 作者:马晨旭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关注:
  • 秋来红枣压枝繁,产业兴旺谋发展
  • 秋来红枣压枝繁,产业兴旺谋发展
  • 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
  • 01-09
  • 探索振兴之路,挖掘智慧曙光
  • 探索振兴之路,挖掘智慧曙光
  • 科技惠农,智慧助农,农业兴村......为了进一步学习党的二十大中有关乡村振兴的内容,寻找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升农民对国家扶持
  • 01-09
  • 特色刘台求发展,助力乡村谋振兴
  • 特色刘台求发展,助力乡村谋振兴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报告精神如徐徐东风,吹拂在乡村大地,激起乡野产
  • 01-09
  • 采下蓝莓,筑起宝山
  • 采下蓝莓,筑起宝山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出台和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型农
  • 01-09
  • 红色文化促发展,战场泊村焕新生
  • 红色文化促发展,战场泊村焕新生
  • 战场泊村拥有革命文化浓厚的红色文化,数十年前就建立了红色教育基地。在基地建立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庄吸引力大幅提升,带动了
  • 01-09
  • 沂蒙小调山中来,乡村振兴被唱响 ——探寻孟良崮的乡村振兴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