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万章大成,绘鸿儒前世
多彩大学生网泰安12月24日电(通讯员 赵一帆)为充分挖掘孔子文化和传统美德精髓,紧密结合新时代孔子文化发展情况,发挥文化育人,内涵式发展的功能,探索具有五常特色德育工作理念模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念先哲、承扬文明,2022年12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承德继圣•译心载道”实践队曲水引流觞,集万章大成,译儒道孝易,绘鸿儒前世,定题翻译论语故事,以打造孔子文化双语宣传视频。
曲水引流觞,集万章大成。
考虑到论语故事的知名度与翻译难度系数等要素,实践队员积极探讨,查阅资料,不断寻找符合要求的类型故事。《论语》长久不断地渗透进几千年中国的社会文化和人民大众中,成为中华美德教育的根本堡垒。因而,故事的德育教化作用也是实践队员的选题标准之一。这同样也使选题条件更为苛刻,它要求实践队员深入了解论语故事的背景与含义,选出最为契合的定题。
经过集中讨论,实践队定题为“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论语·述而》里的名句,原话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在《群书治要·论语》里是:“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即善和不善都是随事所见,人们看到他善的行为,就向之学习;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反省自身,避免恶的行为。从每一个人身上都学习善的德行,避免不善,故没有固定的老师。还有一种说法是《论语集解》何晏的注:“言我三人行,本无贤愚,择善从之,不善改之,故无常师。”意思是说,三个人中本来没有贤愚之分,“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本性都是纯净纯善的,因为后天的环境不同、熏染不同,才使有的人看起来贤德,有的人显得愚钝。
个人经历不同,对论语故事的解读也各有不同。正是历代重要思想家对《论语》的注解,塑造了孔子和《论语》的生命,缔造了中华文化的文化生活,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构成了浩浩荡荡孔子文化的景观,不断传承发展着中华文化的生命之流。实践队员立志为孔子与论语文化传承贡献自身青年力量。
译儒道孝易,绘鸿儒前世。
定题后,实践队员集思广益,增补剧本细节,很快形成中文原稿。后依托原稿基础,实践队员发挥外语专业优势,进行科学合理分工,正式开始对文段的英文翻译。实践队长在翻译工作开始前也召开了腾讯会议,强调“语意通顺且符合逻辑”的译文要求。实践队员高效工作,精益求精,力臻完美。在翻译过程中,实践队员也遇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困难,如“儒学礼节称呼词在英文中如何翻译”。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实践队员利用特定资料网站和实体参考书籍等渠道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整合出相对完整的译文后,实践队员求助专业老师,着手新一轮文稿修改工作。在语法结构方面,专业老师针对一些不常用的句法搭配进行了说明,也指出了更加通俗明确的翻译方式。经过指导,实践队员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修改,愈发完善了译文的内容框架。随后,实践队员将译文分享给了身边的朋友,获取了一些简单反馈。在得到朋友们的正向反馈后,实践队员为文稿翻译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点。
此次论语定题翻译工作带给实践队员们许多对孔子文化的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种独特文化心理定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语》是一本中国传世经典丛书,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宗教、艺术、医药、民俗等各个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源远流长、内容宏富的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之精华。而孔子文化,它的颜色是烫金的余晖,它的味道是遥远的古酿,它的底色是浑厚的渲染,它的思想却具有超前的引领。它的深不可测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追忆先贤圣哲,汲取思想精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是当代青年的责任。
时间:2022-12-24 作者:赵一帆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承德继圣•译心载道”实践队 关注:
- 集万章大成,绘鸿儒前世
- 为充分挖掘孔子文化和传统美德精髓,紧密结合新时代孔子文化发展情况,发挥文化育人,内涵式发展的功能,探索具有五常特色德育工作理念
- 12-24
- 习圣贤古训,识孔学之智
- 为进一步学习孔学文化,汲取其中的仁义智慧,推动其进一步传承,2022年12月1日,“承德继圣•译心载道”实践队于教室举行了“习圣
- 12-24
- 传承红色基因,赤子心磐在行动
- 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以我之青春担当时代使命,2022年12月4日至12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
- 12-24
- 柿子红了,柿子之乡不再“隐士”
- 临朐五井镇隐士村,位于沂蒙革命老区临朐县西部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柿子种植条件。但是由于大山封闭、道路不畅,受散户自种自销、产业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