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中国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木之根本,水之源泉,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不能舍弃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祖国未来的年轻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更应该自觉履行弘扬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就此,我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对我周围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了简单的调研,结果如下: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有着久远的历史,也有多样的形式。就形式而言,最为大学生群体广泛了解的是古诗词和传统美食;就认知渠道而言,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和父母、老师等身边人的言传身教来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言,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被传承下来,并将其弘扬光大,而且认为传统文化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
但从另一些数据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有部分同学表示自己对古籍完全不感兴趣,对于传统节日的修订也漠不关心,甚至认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在未来只会成为少数人了解的小众文化。
就目前形式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并且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将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很难自觉而有效地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一、造成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受欢迎程度较低的原因
1.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娱乐方式多样化
中国古代由于技术的落后,信息的匮乏,人们的娱乐方式单一,由此诞生了很多用以娱乐的传统文化,如戏曲艺术,说书,古乐器等等。但随着现在电子游戏、短视频、影视作品等的发展,大大地压缩了传统元素的生存空间,逐渐退出了舞台。现如今,他们身上的娱乐元素已经被大大地淡化,更多的是一种信念和坚守。但与现代的娱乐方式相比,他们丝毫不具备竞争力,而表演人员的信念与坚守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得到市场的反馈呢?
2.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文化难以适应
随着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当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一方面,“快餐文化”的出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和沉淀的,而一昧追求速度和数量,则很难品味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史学巨著《史记》,我们不仅需要逐字逐句的翻译它的原文,更是需要从字句中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人生的道理,这是快餐文化所不能满足的。
另一方面,很多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周期可以长达数年,且用料考究,人工成本非常高,无法被机器取代,与当今主流的流水线生产相比,没有任何的市场竞争力。正因如此,这些传统工艺品会被打上奢侈品的标签,跳出社会上大部分人的消费范围。这样的工艺品,一来很难在大众里有较高的知名度,二来生产手艺仅靠师徒代代相传,有失传的风险,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和认同感的建议
1.学校开设相关课程,鼓励学生培养相关兴趣
就调研结果而言,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之中,最受人们熟知的是古诗词和传统美食,前者是学校方面的强制要求,后者是人们对美食的兴趣使然。通过学校专业的老师来教导学生们如何正确地阅读古代经典、如何制作手工艺品、如何表演传统戏曲等,既能丰富校园生活,也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是重中之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有极大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自觉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播和发展之中。但也许很多同学的家庭并没有能够让他们接触到一些传统文化的条件,所以从学校方面着手,开设相应的课程,帮助同学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有有足够的了解,才会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也是我们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2.利用网络渠道,扩大知名度
利用当今社会越来越发达的网络平台,转载相关传统文化的表演、知识讲解、传统工艺品制作等。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网络平台是最大的传统文化传播渠道,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不仅能够在大学生群体,更是能够在社会范围内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增加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自觉地保护传统文化。
3.创新新的呈现方式,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以戏曲文化为例,现在大多数戏曲经典都是古代或老一辈戏曲家所创造,当代优秀作品很少,且戏曲内容都是如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古代故事,在戏曲创造方面,我们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改变当代故事,赋予其新的时代背景和时代内涵,而非一昧的表演老旧的经典故事。
三、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人的智慧更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趋避之”的爱国意识,做伟大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添砖加瓦。
时间:2022-10-03 作者:赵相俨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 河南工业大学以梦社会实践团队在暑期开展了防疫宣传活动,在此期间团队中每个人都恪尽职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10-02
- 家乡红色实践之旅
- 2021年正逢建党一百周年,在此背景下,为了考察发掘家乡的红色故事,探寻身边的革命英雄事迹,梁耀洋、张乾锋等五名河海学子组成桂平实
- 09-30
- 访高金城烈士纪念馆
- 实践队队员上午到达纪念馆后,首先与接待室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与交流,随后及开始了展馆的学习与参观活动。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