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邓方威)为响应党中央“奋进新时代,争做新青年”的号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赴武汉市青山区白玉山中学志愿服务队,于7月5日下午在白玉山中学开展艺术支教活动,本次课程以“我有一个艺术梦”为主题,开展了水彩静物理论实践、绘板实践、手工实践课等课程。此次活动不仅为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同时,也弘扬了民族艺术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
培养兴趣爱好,为孩子打开艺术之门首先,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展示了一些优秀的画作,既包括中国传统的国画,也有借鉴了西方绘画技巧的现代画作。“老师,什么是艺术呀?”“艺术,就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
这段对话发生在第一堂课,想让孩子们爱上绘画,首先就要明确绘画艺术的概念,以艺术的概念、特点、来源等一系列理论为切入点,志愿者们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为孩子们上了一节绘声绘色的艺术先导课,课堂上孩子们反响热烈,和志愿者们积极互动,一起体验艺术之美,孩子们开心的表示以后想更深入的学习艺术。
图为志愿者正在为孩子们上绘画先导课。通讯员 万思如 摄
缠花非遗,生生不息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到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描写的“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都记载着古人喜爱头戴簪花的习惯,而簪花就是缠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弘扬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志愿者将非遗缠花带入了课堂。
实践为上,理论先行。志愿者们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些他们所制作的手工缠花作品,并以此为例向孩子们讲解了缠花的前世今生。缠花分为制作模板,劈丝,缠线,绑簪等四大步骤,志愿者团队步步深入为同学们讲解和演示缠花技巧和方法,并提醒孩子们使用手工安全剪刀,出特殊情况要及时寻求志愿者们的帮助。
理论指导讲解完毕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但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都找到了其诀窍,后续孩子们互帮互助,制作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并集体展示,孩子们成就感满满,对手工艺术的兴趣更加高涨。
图为志愿者正在帮助学生做手工。通讯员 万思如 摄
童心向党,薪火相传思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爱国爱党的信念。为人师表,志愿者团队有义务有责任去引导未成年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是这一代人的使命。为此,志愿者召开了“童心向党,薪火相传”主题班会。会上志愿者问道:“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党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的回答令人动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想唱一首山歌给党听!”孩子们的回答铿锵有力,又诚挚无比。
志愿者讲道:“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带领着人民走向了和平,走向了幸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要忘记了为祖国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也不要忘记党的历史,我们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孩子们纷纷鼓掌。希望祖国的花朵们能常怀一颗感恩祖国感恩党的心,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
图为学生正在向志愿者回答“你心目中的党”。通讯员 万思如 摄
一路相伴,互相成长这一程中学习收获知识的不仅是孩子们,志愿者们也成长了很多:怎样将理论知识结合到教学中去?怎样将课上的生动有趣,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志愿者们因材施教,综合考量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课后,他们团队协作,一起交流教学经验,互相探讨课件教案,集思广益,为了能上好一堂课。
《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上课不是目的,但是上好一节课是志愿者们一直所追求的,更是希望孩子们能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
这个七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服务队的各位志愿者与孩子们邂逅,愿他们能持艺术之翼,秉热爱之心,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为祖国绘制更瑰丽的蓝图!
也祝愿各位志愿者能不忘初心,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师范生,未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