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探索数字乡村有效发展路径,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2022年暑期,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数字乡村实践调研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活动。8月5日,我们起了个大早踏上了邳州之行,告别了城市的喧嚣,背上了行囊,来到了邳州市姚庄村铁富镇,赶赴一场银杏之约。在这场旅行中,我们都受益非浅,真切的感受到了数字化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此次调研主要的行程包括参观银杏博览馆、邳州炒货电商产业园、银杏源研发展示中心、采访徐州银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文杰先生、调研走访姚庄“时光隧道”附近村民等等。
在一天紧凑的实践中,各个展区的数字化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乡村就是面朝土地背朝天、遍地的庄稼和辛勤的农民伯伯。但在踏进银杏博览馆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眼前的一幕深深的震撼了,是一片银杏吐翠、春意盎然的拱形LED数字化互动隧道,将银杏变化的细节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连风吹杏叶的感触都处理的十分到位,使我有着身临其境之感。我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的美景,小心翼翼的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走过隧道,竟“步步生花”,展现出银杏大道四季宜人的美景。足迹也从鲜花安步、萤火虫闪光变换到银杏叶飞舞、雪地留印,呈现出超现实的画面感、时空的穿越感带来无限的遐想……
图为实践调研团队成员参观电子“银杏时光隧道”。
在讲解人员的呼唤中我们才缓过神来继续游览博览馆,馆中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电子展示屏和互动板块,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感受着银杏从冰川下的活化石到如今累累硕果,充盈着在这若干年中与邳州的不解之缘。每到一处,团队成员们都争先恐后的簇拥上前,我也不例外。我们在电子屏幕上写下自己的美好祈愿,在电子互动屏前感受到邳州文化与银杏的关联、聆听抗战树的故事、了解不同时期银杏的变化和银杏果等风味零食的制作过程。
图为实践调研团队成员与数字化展板互动体验。
我们还在邳州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栗森的带领下来到了铁富镇姚庄村进行调研走访。刚一进入村子我们就感到很奇怪,正值清晨,家家户户的村民都去了哪里呢?在进行走访之前我就很担心会不会没有人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又该怎么去和乡亲们沟通呢,眼前这种场景更让我们担忧了起来。想着想着,我们遇到了一位正在门旁一边纳凉一边择菜的奶奶,我又犹豫又不舍得错过这个宝贵的机会,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还是决定上前向这位奶奶了解情况。没想到奶奶听说了我们的来意,非常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起来,“现在这个时候没有多少人的,等到五月、十月那会,叶子都金灿灿的那才好看嘞,我们这里啊,一开始只是一条普通的乡村小道,没想到这银杏在我们这儿是长的越来越好了,来这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和奶奶热火朝天的聊了起来,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彻底打消了之前的顾虑,从奶奶这里我们了解到,原来我们来到村庄的这个时期是景区的淡季,这个时候村里的大多人都在外出务工、求学或打理村中的银杏生意,怪不得村里的人这么少呢。之后,我们又向便民超市的店主请教运营情况。可以看到超市中货品种类齐全,各类银杏制品琳琅满目,有着银杏果、银杏茶、银杏礼盒甚至银杏制成的药品,收银台处摆放着触屏式设备、手持扫描仪、pos机等。看得出来,数字化产品实实在在地走进了乡村。提到电商这种形式,伯伯开始滔滔不绝,“对啊,都是电商。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家家户户的农产品都是通过电商对外销售的。”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向村民奶奶采访时场景。
在这趟邳州之行中,我观察着、收获着、感动着,这次旅程给我留下了宝贵的回忆,我感慨于银杏树支撑起邳州生态富民的“金色产业”,虽然银杏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路径之一,但是铁富镇的人们从没有停下脚步,将银杏产业与数字化经济结合起来,使邳州市产业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越来越多的人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赴一场邳州银杏之约。在此次调研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原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延伸发展结合数字经济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实现人民致富。期以青年之力,结合数字化技术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新路径。(通讯员朱卿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