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努鲁尔虎山脉北麓,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贝子府镇,依山傍水,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藏青色的群山起伏,无边无际地延伸着。二十几年的生态建设使这里山青、水秀、水肥,实现了“水不出山,土不出川”。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曾经落后的生产方式并没有让村民们富起来,直到“他”的出现,终于结束了村民们靠天吃饭的窘境。

晨光熹微,汔可小康调研团慕名而来,到了“他”的工作地点。他叫万春峰,是镇上的“名人”。人如其名,他将致富的春风吹进贝子府镇的每家每户。
“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蕈子》中将雨后松林中红蘑的蓬勃长势、村人在林下忙于采拾的劳动场景以及红蘑的美味描写得绘声绘色,跨越历史的长河,此诗也成为如今敖汉旗贝子府镇人的生动写照。朵朵蘑菇变成的朵朵“致富花”,成为了万春峰的朝阳企业,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贝子府这座野山菌小镇的悄然崛起,也让万春峰成为了贝子府镇家喻户晓的“蘑菇大王”。
谈起香菇产业,万春峰有着难以言喻的情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万春峰正是有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态度,才造就了现在的成功。创业之路始于2017年,万春峰数次外出考察、调研、论证,寻找适合本地实际的脱贫富民之路。最终,根据贝子府镇地处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盛产野山菌、劳动力多的实际,依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瞄准食用菌产业,向着脱贫致富的目标进发。

“小蘑菇”漂洋过海奔向了世界,这让公司创始人万春峰感慨万千,曾经生长于山野间名不见经传的朵朵小蘑菇变成带领乡亲们奔小康、促振兴的“致富花”,其间饱含了万春峰无尽的辛酸和辛苦,伴随着他的“蘑菇王国”壮大成长的还有他那与日俱深的赤子情怀。从2010年起,还是一名打工人的万春峰每年都拿出3~5万元用来救助贫困户。谈到花了多少钱?救助过多少人?万春峰表示记不清了。每逢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村里年迈体弱的乡亲们总会如期收到他送来的米面粮油。
关于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问题,万春峰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的扶贫理念正是如此。为了带领更多人脱贫致富,他尽自己所能、自己所识、自己所学,全部都传授给当地农民,自己富不如大家富是他不变的初心。随着万家菌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得到万春峰帮助的贫因户也越来越多,心系乡亲父老的他仍在不断地探索菌类产业链创新。工作之余他还是贫困户家庭的“座上宾”,鼓励村民加入食用菌种植产业项目,提供种苗,设备、技术等各种支持,携手碧桂园集团探索出一条“头雁”引领,扶贫产业园搭“脱贫台”,村民唱“致富戏”的共赢之路。
朵朵香菇,浓浓乡情。万春峰时刻告诫自己莫要辜负这片热土,莫要辜负乡亲们给予的信赖,乡亲们满意的笑容是他前进的动力。谈及未来计划时,万春峰的回答令人惊讶,他早已给自己定下了十年目标,“希望2030年之前把万家菌业打造成当地龙头企业,成为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产品集散地,助力贝子府镇建成绚丽的野山菌特色小镇,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
谈话间不知不觉来到了产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仿佛在强调乡村振兴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来到大棚里,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环顾那醉⼈的蘑菇竟是⼀⽚接着⼀⽚,⼀簇簇,⼀笼笼,⼀⽚更⽐⼀⽚鲜嫩、油亮。村民们正在马不停蹄地采摘着诱人的蘑菇,叉棍⼉轻巧地挑起⼀簇簇香菇,向后⼀甩,⼀道完美的弧线,蘑菇落在了篓⾥。看着他们敏捷的动作,我仿佛在欣赏⼀⾸诗,在感受⼀幅画,在聆听⼀⽀歌,脑子里想的只有收获与美好。
走出大棚,宽阔蔚蓝的天空下,此时正挂着一轮殷红的圆日,阳光暖暖地打在身上,映在万春峰的笑容里,柔光轻轻的洒满大地,照射着齐整如一的“菌菇守护棚”,泛出璀璨的光芒。我静静的站在一边,享受这里的安逸,看见万春峰坚定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贝子府镇的明天,如同今日的晨曦一般,灿烂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