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为深入了解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实践成果,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智巡工域”的队员王珑烨利用暑期时间,对位于江苏省启东市的启东神之套针织有限公司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参观学习与技术交流。本次探访旨在将课堂所学的自动化理论知识与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亲身感受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应用场景与巨大潜力。
启东神之套针织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针织产品制造企业,近年来积极顺应产业升级趋势,大力投入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已成为当地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企业之一。此次探访活动为企业与未来技术人才之间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在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者深入企业核心生产区域。不同于传统针织车间人海作业的景象,映入眼帘的是高速运转的电脑横机、精准高效的自动化吊挂系统以及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质检单元。从纱线上机、编织花型到衣片缝合、成品检验,主要生产流程均已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负责人介绍,通过引入这些智能装备和集成化的生产管理系統(MES),企业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更实现了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化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参观过程中的最大亮点是企业的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着各台设备的运行状态、订单进度、质量合格率及能耗数据,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化与数字化管理。这套“生产大脑”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可进行预测性维护、优化排产,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环节,双方就智能化改造的驱动力、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人才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企业方表示,智能化转型是传统制造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是“降本、增效、提质”。他们特别强调了与高校及职业教育机构合作的重要性,希望能吸引更多既懂自动化技术又了解生产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加入。
“这次探访彻底改变了我对传统针织行业的固有印象。”自动化专业的王珑烨同学在交流后感慨道,“我亲眼看到了课堂上所学的传感器、控制理论、机器视觉如何实实在在地解决生产难题、创造价值。这不仅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让我清晰看到了自动化技术赋能百业、推动产业升级的广阔前景。”
本次启东神之套针织有限公司的探访之旅,不仅是一次生动的专业实践课,更是一次深刻的产业洞察。它生动展示了传统产业通过拥抱新技术、新理念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也为未来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向提供了来自一线的重要参考。随着智能化浪潮的持续推进,这种产、学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必将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注入更多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