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赓续红色血脉 赋能乡风文明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15日至8月3日,南京财经大学交给我们团队奔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以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为核心,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依托红色资源,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主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沉浸式学习、深度调研、志愿服务与创新传播等形式,探寻红色记忆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为赋能乡风文明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此图为本队参访的遗址 徐申 供图
  一、追寻历史足迹,于红色地标中汲取精神滋养
  
  位于丹阳市区宝塔弄5号的总前委旧址,是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指挥解放上海战役的“中枢神经”。实践团首站便来到这里,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洗礼。
  
  踏入纪念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决胜千里的1949年春天。他们驻足于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前,凝视着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仔细研读着一份份部署精密的电文手稿。总前委领导们在丹阳期间,不仅精心筹划了军事上的“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解放上海,又要尽力保全这座东方大都市,更在此狠抓城市接管政策纪律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成功管理大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非凡的战略远见、严明的纪律作风和深厚的为民情怀。
  
  团队成员徐同学不禁感慨道:“站在前辈们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我才真切体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重量。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智慧,更有对人民城市的热爱与责任。这种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一心为民的精神,跨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是我们青年一代必须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这种深入现场的体验式学习,让红色历史从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深深植根于每位队员心中,为后续实践活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此图为本队参访的遗址 徐申 供图  
  二、深挖时代价值,探寻红色资源与乡风文明的连接点
  
  在充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践团并未止步于单纯的参观学习。他们带着问题意识,围绕“如何将纪念馆的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推动当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能”这一核心课题,展开了深入的调研与探讨。
  
  队员们通过访谈纪念馆管理人员、当地村干部、村民以及来访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小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他们发现,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作为丹阳乃至江苏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吸引力和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特定群体(如机关单位、学校组织等),在融入当地日常乡村生活、引导乡风民俗方面的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例如,红色文化如何与村民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更紧密地结合?如何利用红色故事教化育人,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运用专业所长进行分析,认为红色资源赋能乡风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们提出,可以提炼总前委在丹阳期间所体现的“严守纪律(如《入城守则》)、一心为民、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等精神内核,将其与当前乡村治理中所需的“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移风易俗、艰苦奋斗”等价值追求相结合,使红色精神不再是遥远的历史故事,而是可知、可感、可学的身边榜样和行为准则。
  
此图为本队参访的遗址 徐申 供图
  三、实践志愿服务,争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为将想法落到实处,实践团成员积极化身志愿者,主动参与到纪念馆的日常运行和红色文化宣传工作中。
  
  他们协助纪念馆进行游客引导、秩序维护,用青春的微笑和服务温暖每一位来访者;他们尝试担任临时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团队和散客讲述总前委的故事,特别是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让红色故事更加生动鲜活、易于接受;他们帮助整理资料,清洁环境,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圣地的敬意。
  
此图为本队参访的遗址 徐申 供图
  四、献策数字赋能,探索红色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团队着眼于更大的乡村振兴图景,提出可以加强纪念馆与周边乡村的联动,设计“红色纪念馆参观+乡村生态体验+农产品消费”的精品路线,将红色旅游的热度转化为带动当地民宿、餐饮、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实际效益,使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滋养精神,也能富足口袋,从而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可持续的活力。
  
  结语
  
  二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短暂而充实。队员们走出课堂,走进历史,深入乡村,在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这片红色沃土上,接受了思想洗礼,锤炼了实践能力,更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青年责任。他们深刻认识到,红色资源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
  
  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与纪念馆及当地村镇的联系,持续跟踪研究,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并期待通过校地合作等方式,为丹阳乃至更广大地区依托红色文化助推乡风文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他们坚信,红色基因的传承与乡村文明的振兴同频共振,必将汇聚起磅礴力量,书写新时代更加绚烂的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血脉,赓续不息!
实践报告推荐
  • 赓续红色血脉 赋能乡风文明
  • 位于丹阳市区宝塔弄5号的总前委旧址,是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指挥解放上海战役的“中枢神经”。
  • 2025-08-3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