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19至20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清清我海” 海洋污染调研团(以下简称“团队”)在宁波市进行了深入考察。本次调研以“聚焦海洋污染,守护蔚蓝海岸”为主题,通过座谈交流、基地参观、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宁波市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以及治理源头污染的技术与方法,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绿色海洋”贡献一份力量。(通讯员 岳瑞冬 范人继) 2025 年 8 月19 日上午 9 点 30 分,该团队来到了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该研究院作为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下属的公益型事业科研单位,在海洋与渔业领域成果丰硕。团队成员受到了研究院王雪磊老师和王扬才教授的热情接待。在交流中,王扬才教授介绍了研究院在地方海洋与渔业科技攻关项目上的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关于海洋渔业尾水的最新处理方法。王扬才教授在介绍中说到:“通过一系列研究和试验,我们发现用藻-贝-植联合治理的方法,不仅有效降低了养殖尾水中的氮,磷元素含量85%之多,同时尾水中的贝类生物、大型植物等也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对于这个处理尾水污染的新型方法,团队成员都十分感兴趣。在王扬才教授介绍后,团队成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与见解,并与专家们一起交流与讨论。
随后,在王雪磊老师的带领下,团队一行人到达了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的养殖鱼塘——咸祥基地,深入了解王扬才教授介绍的藻-贝-植联合治理模式。通过深入调研,团队成员对这种生态治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基地现场,团队观察到藻类、贝类和大型植物在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不仅净化了水质,还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链。王雪磊老师还结合现场情况,详细解答了团队成员提出的技术细节问题,并分享了该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团队成员进一步认识到科技在推动绿色渔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纷纷表示将积极思考如何将这种模式优化并应用到更多的实际场景中。
下午 2 点,团队前往宁波市海洋研究院继续考察。宁波市海洋研究院成立于 2015 年 10 月,是宁波市政府直属的自收自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开始,五位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学长学姐在自己的各个研究方向做了详细汇报,同时针对团队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在海洋生态监测方面,学长学姐提到的智能浮标和叶绿素遥感拓宽了团队成员的眼界。同时,学长学姐以梅山湾沙滩公园的治理为例,介绍了生态修复的一些列措施,这也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治理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困难。团队成员还了解到研究院在推动海洋环保思想传播方面的努力,通过建立海洋科普中心向中小学生科普海洋知识,通过海洋知识与AI的深度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保护海洋的热情。

2025 年 8 月20 日上午9点30分在中国海洋大学宁波校友会金老师的带领下,团队部分成员拜访了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和海洋管理服务中心(宁波市地质环境站)。针对该团队提出的海洋污染治理政策及措施等问题,王江主任、甘付兵科长、钱茹茹科长、赵蓉蓉科长进行了详细解答。通过交流,该团队了解到宁波海洋污染的来源主要是陆源污染,养殖尾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相对严重。而宁波市也实施了一些列措施应对,如定期对入海排污口进行检测、进行生态养殖、海洋漂浮垃圾收集等等,这些措施极大 地改善了海洋水质。在交流最后,甘科长给团队成员提出建议并寄予厚望,希望团队成员能够认真阅读和明白各个海洋项目的条文规定,这将会有助于成员以后的事业发展。
此次在宁波的考察,“清清我海” 海洋污染调研团收获颇丰。通过与三个专业研究机构的深入交流,不仅获取了大量关于宁波海洋污染现状及治理的现状,拓宽了视野,也更加明确了自身在海洋环境保护实践中的责任与方向。未来,团队将基于此次考察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海洋污染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以实际行动践行海洋环境保护的使命,守护国家的蔚蓝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