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中医药大学实践队赴太和调研:解码非遗烧伤膏的传承密码与产业新生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李玟
  (通讯员:李玟)当传统中医药遇上现代产业需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5年6月25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岐黄薪火,乡约同行”实践队深入阜阳太和县,以百年非遗陶氏烧伤膏为切口,通过“田野调查+产业观察”的双轨模式,探寻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现实路径。这支平均年龄20岁的团队,在车间厂房与诊疗室之间,记录下一份关于传统医药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注脚。

  病房里的科研现场:从患者反馈看非遗疗效​​
  
  在太和华源医院的烧伤科病房,实践队员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尽管现代医疗技术发达,仍有大量患者主动选择陶氏安涛抑菌护理凝胶。“这个药膏涂上去凉丝丝的,比打针吃药管用!”一位烫伤患者向队员展示正在愈合的手背。“我们特别关注患者用药后的生活体验。”护理医生介绍,团队创新设计“疗效-经济-心理”三维问卷,不仅记录创面愈合速度,还追踪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指数变化。这些数据将与临床病历形成交叉验证,为非遗疗法的循证医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住院患者。(李玟供图)
  
  油纸里的千年智慧: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突破​​
  
  在华源康华中医诊所,第三代传承人闫滨海的演示让队员们大开眼界——棕褐色的药膏在铜锅中翻滚,特定火候下飘散出混合着草药清香的焦香。“这层油纸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他小心翼翼展开一张泛黄的油纸,“祖辈制成的油纸能保持药膏湿度平衡,这是现代铝箔包装无法替代的。”当谈及传承困境时,第四代传承人陶安涛展示了家族珍藏的清代药方手札:“现在我们正尝试用低温萃取技术保留活性成分,但核心配伍比例绝不改变。”实践队敏锐捕捉到这一矛盾点,在调研报告中特别建议:建立“古法工艺数据库”,运用3D扫描记录传统工具形制,为非遗保护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智能物流背后的产业跃迁​​
  
  实践队前往安徽华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入考察现代制药领域的前沿动态。师生们首站抵达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实地探访其高效运转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半自动化的运输线与高精度的分拣设备紧密协作,共同保障医药物流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精准流转。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华源医药集团的药物仓库(李玟供图)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内容充实、意义深远,团队以阜阳市太和县华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样本,通过多维度观察与分析,深入探究中医药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革新路径与发展潜力,以青年视角为地方医药产业升级注入蓬勃活力。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不仅直观感受到传统医药与现代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深刻体悟到新时代医药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将持续聚焦拥有百年历史的非遗陶氏烧伤膏技艺,努力搭建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之间的沟通桥梁,用专业所学守护生命健康,以赤诚之心传递医药温度。
实践报告推荐
  • 仰恩大学:踏船政旧痕,悟闽台同源
  • 这个暑期,仰恩大学人文学院“榕海潮声”实践队赴福州马尾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开启以“闽台同根”为主题的暑
  • 2025-08-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