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赴马鞍山市博物馆暑期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次暑期实践聚焦于大学生群体在马鞍山市博物馆的文化调研与志愿服务。活动时间集中于2025年7月。实践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学习、志愿服务、主题调研三大方向。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系统参观了“文明曙光”“六朝京畿”“人杰地灵”“山水诗城”“现代文明”五大主题展厅,深入理解马鞍山从30万年前和县猿人遗址、凌家滩文化,到六朝京畿军事重镇,再到“诗城”文化传承及现代工业发展的完整历史脉络468。志愿服务方面,学生参与了多项实际工作:协助临时展厅布展、开展“暑期小小志愿者”招募、录入文物信息、提供游客寄存与咨询引导服务,并承担部分讲解任务。例如安徽工业大学团队在服务期间同步进行“一带一路”主题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游客,探索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特色作用。部分团队还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实践,如参与模拟考古发掘、文物分类整理及绘图记录,体验考古工作的严谨性。实践过程中,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研究基础。馆内现有文物近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如商代青铜勾连云雷纹大铙、三国吴青釉弦纹鸡首罐等精品,六朝青瓷器占比超60%,凸显地域文化特色4610。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实物,结合“契约中国”等专题临展,直观感受马鞍山作为“江南文化走廊”节点的历史地位。调研发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品牌项目“行走的博物馆”“博雅学堂”通过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拓展文化辐射范围,而实践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协助策划红色故事分享会、诗歌文化宣讲等活动,强化了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功能3710。此外,文创产品开发(如“凌家滩”“李白诗歌”系列)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衔接的亮点,学生通过调研提出“年轻化叙事”“数字化体验”等建议,助力文化创新。
          本次实践通过实地接触六朝文物、诗词文献及工业成就展品,学生不仅提升了历史认知,更体会到马鞍山“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双重城市精神。团队在总结中普遍反映,实践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尤其在传播红色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明确了青年群体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