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下午,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经韵逐梦·青禾实践团”踏入琉璃制作间,亲身体验了千余度炉火旁的匠心世界,并对南北方琉璃产业的差异进行了深入采访。
扑面而来的热浪瞬间让成员们体会到琉璃匠人日常工作的艰辛。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师傅,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仍在高温炉火旁全神贯注地创作。他自十几岁便与琉璃结缘,至今坚守着严格的“客户预定、按需加工”模式,拒绝无订单生产与零售,体现了对珍贵原料和精湛技艺的极致珍视。
图为非遗手艺人制作琉璃
采访揭示了南北方琉璃产业的显著差异:北方琉璃更注重手工技艺的代代相传,工序独特,强调匠人的个体经验与艺术表达;南方则倾向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以脱蜡铸造工艺为主流。生产效率与产品价值紧密关联:步骤相对简单的制品,熟练匠人日产能达数十个,单价约3-4元;而造型复杂、工艺精细的作品则需倾注更多心血和时间,售价可达7-8元。学徒掌握技艺的速度差异很大,快则一日入门基础,慢则需数日甚至更久方能领悟窍门。
图为琉璃作品展示
琉璃烧制是力与美的熔铸,温度通常在1000℃至1400℃之间,根据不同的工艺阶段灵活调控。老师傅在酷暑中坚守的身影,无言地诉说着“工匠精神”最深沉的内涵。实践团成员在炙热的环境中,近距离观察了琉璃的诞生过程,深刻感受到这份传承数十载的炽热情怀与坚韧不拔。(通讯员:王玉 高瑞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