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19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薪火传耕”研究生乡村振兴服务团深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围绕当地果蔬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助农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带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充沛的服务热情,致力于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将温暖送到农户心头,秉持着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农科学子的责任担当,以青春汗水浇灌振兴沃土。
技术培训精准赋能破解难题温暖民心 7月18日,服务团在梧塘镇精心组织了一场果蔬经济作物实用技术培训会,团队指导老师、植物保护学院关雄教授、肖顺教授作为主讲,聚焦当地荔枝、龙眼等优势产业的种植痛点,为农户系统讲解了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用药及果园精细化管理等实用知识。培训以图文并茂的课件、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田间实际案例,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操作技能,并现场发放自编的《病虫害防治历》和“博士医生服务卡”,为不同生长周期的作物管护提供精准指导和长期指导联系使用。“这种培训太及时了!”参与培训的农户纷纷表示,实用技术讲解让他们对科学种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仅增强了提升种植效益的信心,也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切实方案。
图1服务团为梧塘镇农户进行果蔬种植技术培训(薛煜凡 供图)
躬身实践察农情果园深处求真知 7月19日,服务团在双福村与漏头村村干部的指引下,深入当地百年荔枝园开展系统性的病虫害调查。炎炎烈日下,队员们采用随机取样法,对不同区域的荔枝树进行全方位观测:仔细检查叶片、枝条、果实的健康状况,详细记录炭疽病、荔枝毛毡病、荔枝蝽等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并同步测量了土壤pH值等环境指标,全面分析影响荔枝树生长的关键因素。过程中,队员们熟练运用专业工具进行样本采集与初步病害鉴定,结合环境数据排查潜在诱因,并及时将诊断建议反馈给农户。队员们一边记录数据,一边现场指导防控措施,并在现场发放了精心编撰的《病虫害防治历》供农户参考,为农户提供了及时、实用的技术参考。
图2服务团在双福村荔枝园进行病害调查(薛煜凡 供图)
走访农户倾听心声精准把脉产业发展 完成田间调查后,服务团随即走访了漏头村许文坤老先生与多位荔枝种植户,展开深度访谈。“您家果园每年用药大概几次?”“您在荔枝种植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在农家小院与田间地头,队员们与农户促膝长谈,认真倾听他们在种植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市场风险、成本压力等实际困难,详细记录关于品种优化、销售渠道拓展、政策扶持等方面的诉求与建议。服务团成员表示“只有真正走进田间、叩开农门,才能明白农民最需要什么。”。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一手信息,不仅为后续撰写调研报告、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科技助农必须“接地气、懂农情、解农忧”,进一步坚定了服务“三农”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在对农户的荔枝种植户进行采访与调查。(商洛华 供图)
此次梧塘之行,是福建农林大学“薪火传耕”服务团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青年学子们以专业知识赋能产业发展,以躬身实践深化认知,用真诚服务架起校地连心桥。未来,服务团将持续深耕八闽乡村,让科技兴农的“薪火”在希望的田野上持续传递,为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