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企访局探实践食工学子践真知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智农食安队三下乡出发纪实
七月的宣城,气温已显燥热。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二十余名同学即将一道开启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地包括安徽翘歌食品企业、和超禽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宣州区农业局,旨在通过实地走访,了解食品行业与地方农业的实际发展状况。
出发前两周,学院已完成各项筹备工作。两次动员会议明确了活动的时间节点与任务分工:按专业方向分为食品加工观察组、禽业产业链调研组、农业政策分析组三个小组,并为实践学生分配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学生们提前收集了三家单位的公开资料,包括企业年报、官方简介及行业报道,整理出二十余个待调研问题,涉及生产标准、技术应用、政策落地等方面。出发前一天,校领导与多位老师对同学们进行出发前的最后部署。会上,老师重申了三项纪律:服从单位安排、遵守操作规范、每日提交实践日志。同时强调,需重点记录企业生产流程中的技术细节,以及农业局发布的近三年地方农业数据。
校党委常蒋传东老师寄语学生“期待你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归来,把这段经历化为成长的养分,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对这份土地的热爱。”
7月9日早晨七点五十分,队员们身着统一的蓝色队服一起在图书馆门口合影留念。八点三十分,载有实践队员的大巴车准时出发。


车辆行驶路线已提前规划,首站安徽翘歌食品企业位于宣州区经济开发区,车程约三十分钟。据前期了解,该企业主要生产休闲食品,拥有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约5000吨。第二站和超禽业科技有限公司距离市区稍远,其官网显示,该公司采用“养殖基地+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的模式,年出栏家禽量达120万羽。最后一站宣州区农业局将安排政策解读与数据对接,提供当地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相关统计资料。
车内气氛相对安静,多数同学在翻看前期整理的调研提纲,也有同学在用手机核对企业地理位置。我所在的食品加工观察组需重点关注翘歌食品的HACCP体系运行情况,以及和超禽业的屠宰环节卫生控制标准。背包里除了换洗衣物,还装有笔记本、录音笔和便携式检测仪,这些工具将用于记录生产参数与样本采集。
车辆驶离校区时,晨光穿过车窗在座椅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对于此次实践,从专业角度而言,是一次验证课堂理论的机会——例如食品工艺学中提及的杀菌温度控制,或许能在企业车间找到实际应用案例。而从个人层面,这也是首次系统性接触行业实操,相关记录或将纳入学期实践学分考核。
随着大巴车驶入开发区主干道,第一站的厂房轮廓已隐约可见。按计划,上午九点将开始首场座谈,由翘歌食品的生产总监介绍企业概况。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正随着车辆的行进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