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西交学子三下乡 | 交心传温情,青春伴夕阳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25年暑假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的“交心行迹”实践团队共组织了22名队员,前往碑林区第三爱心护理院、安居养老院等地进行了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们带去温暖与关怀。

  7月8日下午,交心行迹实践团队前往碑林区第三爱心护理院,开展了一场充满温情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精心策划的手工活动为老人们带去了欢乐与陪伴。

  下午3点,老人们陆续在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细心搀扶下入座,志愿者们带着提前准备好的丰富物料——色彩缤纷的毛线团、专用粘胶、彩纸、形态各异的珠子、串珠线等,将活动室布置得温馨而有序。

  活动伊始,负责人简要介绍了流程。考虑到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志愿者们特别注重细节:将材料按颜色、类型清晰地分类摆放,细心保管剪刀、珠子等物品,确保老人们的安全,并采取重点关注与广泛关注相结合的陪伴模式。

毛线粘画:指尖流淌的斑斓与耐心

  在毛线粘画区,志愿者们化身耐心的助手和积极的引导者。他们首先协助老人设计心仪的图案,有积极乐观的笑脸、缤纷多彩的花朵等等,体现出老人们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创作过程中,志愿者们或手把手辅助捋顺毛线、涂抹粘胶,或根据老人的指令精准操作。活动室里,剪刀的轻响、低声的交流、完成作品时的满足赞叹此起彼伏。最终,一幅幅风格独特的作品呈现眼前:色彩鲜艳的花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天马行空的抽象画。老人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大作”,活动室俨然成了小型艺术展。

串珠手链:腕间跳动的创意与关怀

  串珠手链制作区同样热闹非凡。晶莹的串珠光彩夺目,吸引了不少老人们的热情。一位老奶奶干劲十足,做到一半还特意戴上了眼镜,在志愿者面前大展身手,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手串,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像奶奶学习,老当益壮。另一边的奶奶虽然动作较缓但兴致不减,志愿者细心发现后上前帮助,面对奶奶戴上手串时开心的笑容和真诚的感谢,志愿者表示“能让老人们开心,这一趟就算是不虚此行了”。活动即将结束时,一位老爷爷凑过来表示自己也想要一串,志愿者们加急制作,让每个老人都尽兴而归。小小的珠串,承载着创造的喜悦和情感的联结。

真诚互动与宝贵期许

  活动全程洋溢着温馨的交流。志愿者们不仅辅助手工,更用心倾听老人们的故事与心声,爽朗的笑声不时响起。“这手串真好看,我年轻的时候和你们一样,就喜欢这些。”一位奶奶摩挲着刚做好的手链,笑容满面地回忆着过往。

  活动尾声,碑林区第三爱心护理院办公室张淑杰对小队表达了诚挚谢意和高度肯定:“今天的活动组织得非常用心、周到,流程顺畅,结果圆满。感谢志愿者们给老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快乐。” 同时,她也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建议:“希望我们能在未来带去更多符合老年人群体的针对性活动,满足老人们的不同兴趣,充分调动老人们的积极性。

感悟与前行

  此次碑林区第三爱心护理院之行,交心行迹小队中不少队员已是这里的“熟面孔”。他们因对老人的牵挂与这份实践的热爱,再次加入团队,以一场生动的社会实践为纽带,用巧思与双手为老人们编织了一段色彩斑斓、充满欢笑的温馨时光,让孤寂的日常多了份温暖陪伴。在这场扎根社会的实践中,队员们不仅在付出中收获成长,更在与老人的相处中真切体会到:关爱老人不仅是道义使然,更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护理院的宝贵建议为小队优化社会实践路径提供了清晰指引。这份指尖传递的温暖与心间流淌的感动,既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中触摸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让尊老爱老的美德在朝夕陪伴中自然传承。这份因热爱而生的坚持,将化作持续前行的动力,推动小队开展更多贴近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让青春在服务中闪光,为构建温暖和谐的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交心行迹实践团队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交心行迹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红星映照长征路,赤诚续写新篇章——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实践队采访当地老党员刘承中
  • 绘天安门忆初心 折纸传情暖童心——塔里木大学三下乡团队进社区为社区儿童开展红色绘画及手工活动
  • 童声朗朗颂家国,巧手纤纤塑山河——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乡村振兴实践队在古蔺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 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环巢湖古镇经济文化联动发展新态势调研团——“链动巢湖”调研团召开工作布
  • 下乡敬老心 传递爱与情
  • 下乡敬老心 传递爱与情
  • 盛夏蝉鸣起,爱心正当时。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承美德,丰富养老院老人的精神文化
  • 07-09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