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理工大学"薪火计划"探寻界首彩陶:寻陶痕于古窑,传薪火于青年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6月30日至7月2日,安徽理工大学“薪火计划”非遗文化调研团赴界首市田营镇及周边地区,开展界首彩陶非遗文化调研。作为源于田营镇中原十三窑的安徽非遗,界首彩陶曾“家家做陶、户户有窑”,后因新兴产业冲击、工艺繁琐等渐趋式微。调研团走访居民、商铺、学生及老艺人,探访计窑村老窑址,对话邢淑芹、卢莉华等传承人,体验拉坯、刻画工艺,在触摸陶泥温度与倾听传承故事中,既看到老窑址杂草丛生的落寞,也见证传承人以文创创新、校企合作延续火种的努力——这让团队深刻体会到,非遗保护不仅是留存老技艺,更需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让青年力量与市场活力成为“窑火相传”的新燃料。
  
  图为6月30日团队抵达田营镇在当地便利店与村民交流了解界首彩陶现状并进行问卷填写,村民指出“现在做陶器太‘吃力’了。拉坯、烧制要十多道工序,一个陶盆卖几十块,抵不上半天工钱。”调研发现,界首彩陶因工艺繁琐、人力成本高、利润空间有限等因素,逐渐退出当地产业视野。田泽坤摄
  
  图为6月30日当地村民为团队成员描述曾经田营镇家家户户制陶的火热景象,感叹如今制陶产业的凋零。田泽坤摄
  
  图为6月30日团队走访田营镇计窑村老窑址所拍摄现今十三窑唯一保存较好的老窑址的外观,窑址因年久失修被杂草覆盖,仅存文保立牌与铁皮围栏,整体处于无人常态化管理的状态,历史遗存的保护现状引发关注。田泽坤摄
  
  图为7月1日团队成员在界首彩陶博物馆参观的民用陶器,其反映了曾经田营镇家家制陶器,方方面面用陶器的景象。田泽坤摄
  
  图为7月1日团队成员在界首彩陶博物馆近距离观赏不同时期彩陶,见识了宋代至现代的彩陶纹饰的演变,领略了不同时期彩陶作品的独特魅力。李心妍摄
  
  图为7月1日界首彩陶传承人邢淑芹老师在界首彩陶博物馆西安调研团成员介绍彩陶作品,彩陶细腻的纹饰中蕴含着老一辈彩陶手艺人的浓浓匠心,团队意识到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地域文化的记忆载体。田泽坤摄
  
  图为7月1日团队成员在彩陶工艺传承人邢淑芹老师工作室实地学习尝试彩陶刻画亲身感受彩陶艺术的魅力。田泽坤摄
  
  图为7月1日团队成员在界首彩陶非遗传承人邢淑芹老师工作室跟随卢老师学习拉胚工艺,陶泥在指尖不听使唤,让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看似简单的塑形,实则是十年功的沉淀。”田泽坤摄
图为邢淑芹老师与其徒弟现场为彩陶绘制表面图示,邢老师将新时代文创图样融入到彩陶纹饰为彩陶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田泽坤摄
图为7月1日团队成员采访界首彩陶非遗传承人邢淑芹老师,就界首彩陶的传承以及青少年如何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界首彩陶等主题进行了更深一步探讨。李心妍摄
图为邢淑芹老师工作室制作的各式各样彩陶。彩陶外型精美,纹样细腻,让团队成员赞口不绝。李心妍摄
图为团队成员于邢淑芹老师工作室将“薪火计划”团队队徽绘制在彩陶上。李心妍摄
图为7月1日下午团队在界首博物馆参观其中的彩陶展览馆,在桂老师的带领讲解下团队领略界首彩陶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感受了彩陶纹饰从古至今的不断演变,让团队意识到:非遗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记录。李欣妍摄
图为7月1日安徽理工大学美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上界首文化馆馆长与团队成员合照,在仪式中,文化馆馆长与团队成员交流时说:“保护非遗需要更多年轻人弯腰拾薪”,这让团队深感青年责任在肩。李心妍摄
图为7月2日团队来到界首彩陶非遗传承人卢莉华大师工作室欣赏卢莉华大师亲手绘制代表作“刀马人”在绘制过程中卢莉华与团队成员回忆起小时候与哥哥卢华大师共同和父亲学习彩陶不分昼夜、勤劳苦练的情景。李心妍摄
图为卢莉华大师绘制的“刀马人”等彩陶成品,卢莉华大师刻画“刀马人”纹饰时,刀锋起落间人物跃然培上,其陶面人物线条刻画细腻,让人身临其境,引得团队成员纷纷夸赞其巧夺天工。李心妍摄
图为7月2日上午,界首工艺陶瓷厂内,卢华大师正在为修好的陶坯上第一层“化妆图”(棕褐色泥浆),展示界首彩陶的特色工艺。李心妍 摄
  图为团队成员向卢莉华大师请教彩陶产业化问题,记录其对非遗传承现状的分析与建议。李心妍摄
图为安徽理工大学“薪火计划”非遗文化调研团出发界首前于学校南门合影。李心妍摄
(通讯员:李明哲)
作者:李明哲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薪火计划”非遗文化调研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下乡敬老心 传递爱与情
  • 下乡敬老心 传递爱与情
  • 盛夏蝉鸣起,爱心正当时。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承美德,丰富养老院老人的精神文化
  • 07-09
  • 体院“青苗筑梦”实践团,健康同行,趣味闯关
  • 红魂浸润 童心守护|“星火筑梦”实践队双线并进,共绘社会实践
  • 体院“青苗筑梦”:众志成城筑防线,河溪干群共退洪
  • 安徽理工大学"薪火计划"探寻界首彩陶:寻陶痕于古窑,传薪火于青年
  • 烟火客家韵,榕荫筑梦情——中文系星火筑梦社会实践队龙南行记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