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农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青春赋能生态农旅,彩笔绘就新丰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盛夏七月,皖南山区绿意盎然。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逐丰青年实践团”一行6人奔赴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新丰村,开展从7月4日到7月8日的“三下乡・返家乡”实践活动。团队紧扣“生态农旅融合”主题,通过实地调研、文化创作、民生互动等方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为这座皖南古村注入青春活力。
首日深调研:摸清村情绘蓝图



  7月5日清晨,实践团抵达新丰村后,第一时间与村“两委”负责人、河傍青年创业共享社区创始人王成召开座谈会。会上,各方围绕新丰村的发展展开交流,提及村落有百年古树、传统民居等生态与文化资源,也谈到了特色农业与非遗文化等基础情况。



  随后,团队展开实地走访调研,并通过一系列调研,熟悉了村落概况,更着重了解了村民的文化需求与生活痛点,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我们不仅要看到新丰的绿水青山,更要找到回应村民需求的方向。”实践团指导老师张焕说道。



次日赋创意:文化赋能显特色
  基于首日调研发现——乡村缺少文化打卡点,实践团结合乡村特色,开启“艺术+农事”双轨行动,整合资源打造特色IP,以文化赋能助力村民致富。
  在村头闲置墙面前,艺术与园林专业学子正勾勒初稿——以当地板龙民俗为主题,融入板栗、桑蚕等农业元素,计划绘制30平方米的3D墙绘。“这幅画既要体现‘丰韵’,也要让村民看得懂、喜欢看。”负责设计的24级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汪思昀同学说,团队特意保留了马头墙轮廓,让现代艺术与古村肌理自然融合。



  与此同时,林学专业学子提前开展植物标本采集,为后续课堂准备素材。他们走进山林,采集枫杨、板栗花等植物,讲解其特性并压制标本,这些都成为课堂的重要教具。
逐丰自然美育课堂:守护童心传文化



  7月7日,实践团聚焦留守儿童群体,开设“逐丰自然美育课堂”,以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课堂前,团队完成了标本整理、工具分装等前期准备。课堂上,实践团成员用提前采集的植物标本,教10余名留守儿童制作拓印书签。“看,这片板栗叶印在纸上像小扇子!”10岁的留守儿童查雨欣举着作品欢呼。团队还发放了《新丰植物图鉴》简易手册,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童趣科普。







  在这堂专为留守儿童打造的课堂上,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自然之美,了解家乡植物与文化,让这个暑假充满了知识与欢乐,也让本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三天实践中,团队累计完成1份村情调研报告、3幅墙绘初稿、50份植物标本及80份有效问卷。“安农学子带来的不仅是创意,更是‘接地气’的解决方案,为新丰乡的文化赋能创作了鲜活样本。”新丰村主任感慨道。
  从专业调研到文化传播,从独居老人到留守儿童,安农学子以青春之力对话乡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三下乡”的初心。正如实践团成员许靖雯所说:“新丰的每一片叶、每一块砖都藏着振兴密码,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它轻轻解锁。”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通讯员:张静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叩响成长之门:三下乡学子以问卷为匙,解锁社区少年的心声与向往
  • 【城理青年行】“彩绘井盖,焕彩社区” ——向阳绘画实践团兰花社区之行圆满完成
  • 传承体艺魅力 点亮成长梦想——“领梦者·未来”团队在渣坪开展特色体育课程
  • 江西师范大学 “薪火相传·日永月新”爱国主义实践队:红色基因永传承,三湾精神映初心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