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暑期“三下乡”|指尖舞动AR代码,足印丈量田野风光 ——重庆移通学院实践团赴棕林村开展科技赋能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科技下乡,扶智扶志,共筑乡村振兴之路。为促进教育与科技引领乡村振兴,2025年7月5日,重庆移通学院“传播科技新动能,绘就助农新画卷”实践团携手合川区云门镇棕林村开展趣味AR编程课堂和乡村走访调研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科技教育帮助儿童掌握基础编程、人工智能等知识,培养数据思维与创新能力,适应数字化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实地勘察资源禀赋,发现乡村在农业、文旅、非遗等领域的独特优势,助力产业振兴规划。

AR趣味编程:代码跃动指尖,AR点亮儿童科技梦
上午,棕林村的小朋友们参加这场别具特色的AR编程课程,实践团以严谨有序的态度投入到AR编程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以一对一、小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实时关注每位小朋友的学习进度,耐心解答操作疑问,为课程顺利开展筑牢基础。​

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将AR编程任务融入虚拟探险剧情,使原本抽象的代码指令化作帮助主人公闯关的 “魔法咒语”。在讲解编程模块拼接时,通过实物教具,配合AR设备的实时演示,让程序运行效果跃然眼前。在助教团队的引导下,孩子们全程保持高度专注,目光紧紧追随主讲人的动作,全神贯注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协助下,尝试着编写简单的AR程序,在图纸上思考应该用到的相关的磁吸小卡片在磁吸板上拼出相对应的指令。他们对AR编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程结束时,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成果,有的小朋友向实践团分享此次课程使他们引发的思考,让本次AR编程课程更加富有成效。

乡村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打通数字农机应用“最后一公里”
下午,实践团深入稻浪翻滚的田间地头,对农作物生长状况展开系统性实地考察。彼时,稻浪在微风中翻涌,青绿的玉米秆挺拔而立,为调研工作铺就了充满生机的自然背景。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与当地农户进行深度访谈。采访内容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品种结构、科学灌溉体系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当发现农户群体对现代农业机械的认知与应用存在明显局限后,实践团进一步围绕农机产品的使用体验展开针对性问询。谈及收割机在水稻收割环节的应用时,多位农户结合多年耕作经验直言,相较于传统镰刀收割,机械化作业虽大幅提升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受设备参数设置、田间地形等因素影响,存在谷物遗落损耗问题,部分稻粒因脱粒不彻底或输送不畅散落在田间,造成一定程度的粮食浪费。​

此次实践活动以“科技赋能成长,智慧助力振兴”为核心,构建起“教育启蒙”与“产业调研”双轮驱动的实践体系。在AR编程趣味课堂中,实践团以创新教学模式为载体,将前沿科技知识转化为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通过虚拟与现实融合的编程实践,不仅有效激发了儿童对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探索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其数据思维与创新能力,为青少年科技素养的培育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而乡村走访调研活动则搭建起高校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需求的沟通桥梁。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以专业视角剖析农业机械化应用瓶颈,以创新思维探寻农业科技升级路径,使高校的学术智慧与乡村的发展诉求紧密衔接,真正实现了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高校与乡村联动”的模式,恰似精密咬合的齿轮,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望未来,实践团将锚定“服务社会、扎根基层”的目标,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一方面,依托高校科研资源,加速AR教育产品、智能农机设备等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科技下乡”“教育帮扶”活动,以青春之力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与教育革新。实践团全体成员将始终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以躬身实践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书写绚丽的青春篇章。​

文字:“传播科技新动能,绘就助农新画卷”实践团
图片:“传播科技新动能,绘就助农新画卷”实践团
作者:“传播科技新动能,绘就助农新画卷”实践团 来源:“传播科技新动能,绘就助农新画卷”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吉首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三下乡”进社区:倾听民声办实事 青春力量暖民心
  • 安徽中医药大学支教队暑期启航——爱心点亮乡村梦,智慧课堂伴童行
  • 教泽沃野,星火相传|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圆满收官
  • 探秘万灵第三弹——聆听老者讲述永不褪色的信仰长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