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学子三下乡:“遇‘践’青春,‘乡’约盛夏”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了解民生民情,大力推进农村物质文化建设,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积极探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社会实践的创新做法,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团队成员励志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实现自我,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成效。7月3日,“锋行直通车”乡村振兴促进团在辅导员潘阳骉、向伶俐的带领下深入实地,前往万源市石塘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科普教育,义务维修,科技小制作等。

图为团队成员与同学们的合影 刘安童 摄
团队在万源市石塘镇杉林湾村开展了以“实践重知行,研讨助成长,助力乡村科技教育”为主题的科技实践讲堂。此次科普教育共服务青少年儿童60余人,开展了无人机、机器人、编程、VR、激光雕刻智能体验和科技小制作六大课堂,带领小朋友动手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科技小制作,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增强了青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将科普教育与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实践团成员们也在此过程中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和小朋友进行科技小制作 刘安童 摄
“锋行直通车”义务维修活动,在团队成员抵达杉林湾村后,我们发现一些村民已经把损坏的家电带来等待维修。团队成员将携带的维修元器件和工具整理好后,设立接待点,负责接待的同学立即将村民带来的损坏电器和村民的个人信息进行登记,并仔细询问电器的损坏程度和症状,做好相关记录并贴标签于电器上。以便于维修的同学根据症状判断损坏的位置,尽快修好电器。团队成员将电器按照类型进行分类,然后通过自主选择的方式来分配维修任务,每位参加活动的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根据维修水平、年级和擅长维修的家电类型来选择工作。在维修过程中,有经验的同学会解答维修不熟练的同学遇到的难题,在遇到不熟悉的电器时进行现场讲解,教会他们如何修理这类电器。有经验的成员会带领第一次参加的同学一起修理电器,相互合作、互相帮助。通过带队老师的现场讲解,同学们能够立即进行实践,第一次参加此活动的同学可以跟随有经验的同学学习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完成维修后,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维修结果进行记录,便于后续的跟踪和服务改进。通知物主维修完成,安排物品的归还。如果可能,收集反馈,了解物主对维修服务的满意度。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村民免费维修家电 刘安童 摄
本次“锋行直通车”万源行,团队成员们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在困难中不断地成长,全方位锻炼了个人能力,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明确了自我使命与责任,在无形中对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逐步提升自我。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院学生真正的走出了课堂,在实践中成长和学习;既丰富了假期的生活,也增强了各成员的信心和毅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学子愿意怀着热爱,去感受社会志愿服务者的那份赤诚之心,并在今后的时间里,积极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为乡村发展奉献青春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的合影 刘安童 摄
编辑:向伶俐 潘阳骉 何俊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