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探寻特色农业赋能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7月4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青耘逐梦青年突击队走进高岗镇的肉鸽养殖基地与稻田农庄,用脚步丈量乡土,用交流感知振兴脉动。
科技+生态清远首个种鸽场的“破局路”

“建场时就想着,要让高岗的好山好水养出不一样的鸽子。”肉鸽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基地负责人指着连片的鸽舍介绍。作为清远市首个种鸽场,这里依托当地生态优势,仅用八个月就完成从规划到规模化运营的跨越,2300万元的投入建成了集良种繁育、科学养殖、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最特别的是场里的“双轨育雏”模式:60%幼鸽靠精密温控设备孵化,40%由亲鸽自然哺育。“机器管精准,亲鸽管天性,两者结合存活率高多了。”负责人认真地说道。如今,18日龄乳鸽、煲汤鸽等产品全年供应,靠着标准化和品牌化,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从城市白领到农庄主退伍军人的“田园梦”

“在深圳招行待了二十多年,总觉得不如田里的稻子实在。”稻田农庄老板给队员们递过刚泡的茶,话语里满是真诚。他带着队员们看稻田里的生态养殖,这位有着十年军龄的创业者,2011年就利用业余时间返乡建农庄,去年五月索性辞掉工作,全心扎进了这片土地。“城里压力大,吃的也不放心,回来后种的菜、养的鸡,踏实!乡村的空间大得很,年轻人要是愿意回来,总能找到能做的事。”聊起对年轻人的建议,他认真地说:“去部队练练,再回家乡看看,个人能成长,家乡也能受益,多好。”辞去大城市白领的工作返乡创业,既是完成自己的稻田梦,也是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与“文化兴农”战略号召,为高岗镇的文旅生活添上自己的创新活力。


从科技赋能的鸽场到返乡创业者的农庄,他们都在以实践生动诠释了“产业兴则乡村兴”。正如队员们所说:“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们明白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一步步干出来的。我们要把这些经验带回去,用青春智慧为更多乡村的发展添砖加瓦,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图景,在更多地方变成现实。”